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南北朝士族文人的自我转型——以颜之推对范晔的批判为例(7)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 曹旭 全亮 参加讨论

    
    六 颜之推扬弃范晔的历史意义
    颜之推肯定范晔的史学成绩,摒弃范晔的思想信仰和处事风格,是具有历史背景的。颜之推一生处于南北朝统一的大进程中,也经历了士族衰亡的剧烈过程。很多经验教训,都出自他发自肺腑的生命体验。颜之推扬弃范晔,不仅仅是批评范晔,而且是反省自己的人生历程;不仅仅是个人的反省,而且是一个历史群体的反省;不仅仅是对颜氏家族的教训,而是对历史、对后世担负起严肃的社会责任。
    (一)士族遭遇了沉重打击
    在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斗争残酷,自命清高的士族情况很不妙。在南北朝初期,谢灵运、范晔、崔浩、王僧达等士族领袖纷纷倒在专制帝王的屠刀下。在南北朝后期,士族文人更是遭遇了空前的肉体摧残和精神打击。528年河阴之变,洛阳的士族官僚被尔朱荣屠杀殆尽;548年开始了侯景之乱,长江下游的衣冠士族死亡大半;554年江陵陷落,依附萧绎的南朝士族全军覆没;560年邺城政变,北齐的汉族士族遭遇残酷清洗。颜之推亲身经历了后三场变乱,九死一生,心有余悸。他明白士族文人如果不改变自己的理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必然灭亡,而且是毫无疑问的整体性灭亡。
    《颜氏家训·勉学》记录了士族在乱世中的可悲命运:“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当路秉权,不见昔时之党。求诸身而无所得,施之世而无所用。被褐而丧珠,失皮而露质,兀若枯木,泊若穷流,鹿独戎马之间,转死沟壑之际。”
    士族权威扫地,皇权再次树立。在残酷的皇权斗争中,胜利者一般是最狡诈、最凶狠的独裁者。他们既善于暴力镇压,又善于思想控制。颜之推敏锐地感觉到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警告子孙不要仿效士族文人出言无忌,触犯皇威。《颜氏家训·文章》指出,“古人之所行,今世以为讳。陈思王《武帝诔》‘遂深永蛰之思’;潘岳《悼亡赋》‘乃怆手泽之遗’:是方父于虫,匹妇于考也。蔡邕《杨秉碑》云:‘统大麓之重。’潘尼《赠卢景宣诗》云:‘九五思龙飞。’孙楚《王骠骑诔》云:‘奄忽登遐。’陆机《父诔》云:‘亿兆宅心,敦叙百揆。’《姊诔》云:‘俔天之和。’今为此言,则朝廷之罪人也。”魏晋名士诗酒风流、傲视君王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而范晔出生于君权衰微的东晋。在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刘宋时期,他不明白时代的变化,仍然坚持魏晋名士的思想信念和生活方式,恃才傲物,我行我素,结局自然是悲剧。范晔私修《后汉书》,脱离了君权控制。谢灵运、范晔、崔浩等史学家相继被杀,中国私修史书的传统也逐渐没落。君主在历史学上夺取了士族的话语权。
    (二)颜之推对士族文人进行深刻反省
    据《北齐书·颜之推传》,颜之推早年也曾是一个“好饮酒,多任纵,不修边幅”的士族子弟,生活作风类似范晔。但晚年的颜之推却是一个勤勉谨慎的技术型官僚。颜之推痛定思痛,对士族文人的性格和命运多有反省。
    《颜氏家训·勉学》批评文学士族傲慢无礼:“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范晔自认为才能出众,就瞧不起皇帝和同僚,自然让别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颜之推认为这样搞学问,是“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颜氏家训·涉务第十一》里面说:“士君子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国之用材,大较不过六事:一则朝廷之臣,取其鉴达治体,经纶博雅;二则文史之臣,取其著述宪章,不忘前古;三则军旅之臣,取其断决有谋,强干习事;四则藩屏之臣,取其明练风俗,清白爱民;五则使命之臣,取其识变从宜,不辱君命;六则兴造之臣,取其程功节费,开略有术,此则皆勤学守行者所能辨也。人性有长短,岂责具美,于六涂哉?但当皆晓指趣,能守一职,便无愧耳。”范晔书法出众,精通音乐,纵情享乐,高谈阔论,在颜之推眼里,就是“费人君禄位”的典型。颜之推推崇的六种大臣,都要能为君王服务,为朝廷效力,谋得安身立命的一席之地。而范晔勉强属于“文史之臣”,可他根本不吸取历史教训。
    颜之推同时批评士族文人故步自封,不切实际:“吾见世中文学之士,品藻古今,若指诸掌,及有试用,多无所堪。居承平之世,不知有丧乱之祸;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陈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肆吏民之上,不知有劳役之勤,故难以应世经务也。晋朝南渡,优借士族;故江南冠带,有才干者,擢为令仆已下尚书郎中书舍人已上,典掌机要。其余文义之士,多迂诞浮华,不涉世务;织微过失,又惜行捶楚,所以处于清高,盖护其短也。”
    范晔出身富贵,确实“不知有丧乱之祸”和“战陈之急”。宋文帝刘义隆对士族表面上有所优待,范晔的一些“小错”都被掩饰过去了。范晔“迂诞浮华,不涉世务”,反而增长了傲气,最终犯下大错。
    颜之推鉴于谢晦、谢灵运、范晔、孔熙先、王僧达、王融、谢朓等士族文人的惨痛教训,告诫子孙远离皇室斗争:“国之兴亡,兵之胜败,博学所至,幸讨论之。入帷幄之中,参庙堂之上,不能为主尽规以谋社稷,君子所耻也。然而每见文士,颇读兵书,微有经略。若居承平之世,睥睨宫阃,幸灾乐祸,首为逆乱,诖误善良;如在兵革之时,构扇反覆,纵横说诱,不识存亡,强相扶戴:此皆陷身灭族之本也。诫之哉!诫之哉!”在皇室斗争中,失败者固然立刻有灭族大祸,胜利者往往也因为功高震主,难以善终。颜家的教训也很深刻。宋孝武帝的首席谋臣颜竣就是一个典型④,颜之推因此严厉告诫子孙要吸取历史教训。
    (三)颜之推心目中的转型目标
    颜之推认为士族文人的生存之道,就是应该放弃士族身份,做谨慎、勤勉、实干的庶族地主,做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型人才。
    颜之推把做学问当成一种谋生的普通事业。《颜氏家训·勉学》指出:“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沉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
    颜之推在《颜氏家训·省事》中教育后代要有一技之长,才能立足于社会。经学、史学、文章、书法、卜筮、射箭、医药、音乐、天文、绘画、下棋、鲜卑语、胡书、煎胡桃油、炼锡等等,只要精通一门学问或者技术,就可以谋生,得志时为朝廷效力,不得志也可以养家糊口。
    颜之推不希望子孙追求高官厚禄。他在《颜氏家训·止足》第十三中说:“《礼》云:‘欲不可纵,志不可满。’宇宙可臻其极,情性不知其穷,唯在少欲知足,为立涯限尔。先祖靖侯戒子侄曰:‘汝家书生门户,世无富贵;自今仕宦不可过二千石,婚姻勿贪势家。’吾终身服膺,以为名言也。”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替频繁,中下层官僚也比较容易改换门庭。比如《三国志·吴书》卷九中,鲁肃对孙权说:“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鲁肃的分析和《颜氏家训》有异曲同工之妙。
    “婚姻勿贪势家”。世家大族一会儿轰轰烈烈,一会儿倒台灭族,因为南北朝时期的内外斗争频繁而激烈,世家大族往往难以幸免。范家、谢家要是和刘义康没有那样的亲密关系,也有可能在刘宋宗室内斗中全身而退。颜之推牢记祖先的教诲,也是吸取范晔等人的惨痛教训。隋唐君主通过科举制、限制婚姻等手段,进一步巩固皇权对士族的优势。
     
    七 结论
    总之,南北朝末期的颜之推扬弃南北朝初期的范晔,不仅仅是个人的选择,而且是历史大趋势下群体性的选择,具有典型的象征意义。在政权走向统一和皇权日益巩固的大趋势下,士族文人只有及时自我转型,才能生存下去。颜之推虽然屡经丧乱,仍然多有成就,得以寿终;在他的苦心教导下,颜氏家族在隋唐时期获得了长远的发展,证明这一转型是相当成功的。
    ①[北齐]魏收:《魏书·卷十二·孝静帝纪》:“帝乃下御座,步就东廊,口咏范尉宗《后汉书赞》云:‘献生不辰,身播国屯。终我四百,永作虞宾。’”
    ②[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纪传》,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
    ③据李延寿《南史·卷三十三·列传第二十三·范晔传》记载,范晔下狱之后,刘义隆送来白团扇,让范晔题写“美句”。范晔题写宋玉的诗句“去白日之照照,袭长夜之悠悠”。此句并不吉利。
    ④[梁]沈约:《宋书·卷七十五·颜竣传》,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1959—1966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