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现代文学 >

十七年文学批评中的“地域色彩”问题(4)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 吕东亮 参加讨论

    注释:
    ①邢公畹:《谈“方言文学”》,《文艺学习》1950年第1期。
    ②斯大林:《论马克思主义在语言学中的问题》,《人民日报》1950年7月11日。
    ③老舍:《拥护文字改革和推广普通话——汉民族共同语》,《北京日报》1955年10月25日。关于周立波和老舍在建国后语言观念的调整,详情可参考刘进才《语言运动与中国现代文学》(中华书局,2007年版)一书第十章《汉语书面语规范的确立与方言土语的规训》中的描述。本文写作,也从刘著中获益良多。
    ④茅盾:《新的现实和新的任务》,《人民日报》1953年9月26日。
    ⑤蔡翔:《革命/叙述:中国社会主义文学—文化想象》,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69页。
    ⑥昭彦:《革命春秋的序曲——喜读〈三家巷〉》,《文艺报》1962年第2期。
    ⑦侯金镜:《一部引人入胜的长篇小说——读〈林海雪原〉》,《文艺报》1958年第3期。
    ⑧冰心:《〈海市〉打动了我的心》,《文艺报》1961年第6期。
    ⑨关于赵树理在建国初文坛的情形,可参考李洁非《典型文坛》(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书中《老赵的进城与离城》一节的叙述。
    ⑩周扬:《周扬文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413页。
    (11)王起:《我们以在文学上出现区桃、周炳这样的英雄人物形象而自豪——读〈三家巷〉》,《作品》1959年第11期。
    (12)高风:《洗练而精粹的语言——二谈〈三家巷〉的民族特色》,《作品》1960年第2期。
    (13)高风:《众山拱伏主山尊——一谈〈三家巷〉的民族特色》,《作品》1960年第1期。
    (14)方明:《壮阔的农民革命的历史图画——读小说〈红旗谱〉》,《文艺报》1958年第5期。
    (15)茅盾:《漫谈文学的民族形式》,《人民日报》1959年2月24日。
    (16)周扬:《建设社会主义文学的任务》,《文艺报》1956年第5期。
    (17)臧克家和郭小川的评论均系在1956年中国作协创作委员会诗歌组的发言,被写进报道《沸腾的生活和诗》(《文艺报》1956年第3期)一文中。
    (18)[英]齐格蒙特·鲍曼:《现代性与矛盾性》,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97页。
    (19)参见龚育之:《〈科学十四条〉和广州会议》,《龚育之自述》,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