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历代诗论中李贺涉“艳”论述评(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北方论丛》2014年第201 胡淑娟 参加讨论

    二、肯定论:奇丽沈博
    在历代诗评中,另有一些诗评家对“艳丽”风格也是持肯定态度的。明代屠隆说:“人但知李青莲仙才,而不知王右丞、李长吉、白香山皆仙才也。青莲仙才而俊秀,右丞仙才而玄冲,长吉仙才而奇丽,香山仙才而闲澹。”[16](p.236)奇丽与仙才共同构成了李贺的诗坛地位与贡献。曾益评价贺诗《苏小小墓》深蕴“妖艳”,“凄凉、楚惋之中,寓妖艳幽涩之态,此所以为苏小小也。”[4](p.134)许学夷提到“李贺字长吉,乐府五、七言,调婉而词艳”[17](p.261),又一次关注到李贺诗艳的特征。
    清代评论家樊增祥提出:“论诗则长吉不如香山,论词则梦窗不如玉田,断断然矣……李贺、樊绍述之诗与文,绌于理解而奇丽沈博,江河万古。”[18](p.1508)认为李贺诗歌地位不及白香山,但肯定他诗歌中所含“奇丽沈博”之风格不可磨灭。郑文焯从制对角度肯定了李贺的“艳丽”诗风,“因暇熟读长古诗,刺取其文字之惊彩绝艳者,一一汇录,择之务精,或为妃俪,顿获巧对”[4](p.405-406)李贺对后人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在获得“巧对”这一重大的启示和身体力行的总结让我们对李贺“绝艳”诗风的巨大感染力是信服的。黄之隽把李贺诗与韩愈、孟郊进行比较,指出:“既购长吉集读之,奇而艳,既又读东野诗,奇而古,继又读昌黎诗,奇而肆,三子者之业虽不同,其奇一也。”[19](p.267)认为李贺与孟郊、韩愈的共同点在于奇,而区分点则在于艳。可见李贺“艳丽”风格是李贺与其他诗人相近又不相同的具有自我个性的特征。陈本礼评《残丝曲》:“绿鬓年青,金钗色丽,粉壶器美,琥珀香浓,正温柔沉湎之乡,岂可遽言归去?”[4](p.307)言及李贺诗歌中涉艳处乃诗人刻意为之,精心雕琢而成,用意不浅。董伯音评及《屏风曲》:“亦艳曲,似撒帐词。”[4](p.317)明确指出李贺诗艳曲不少。王闿运也曾指出:“昌谷五言,不及七言;义山七言,不如五言。一以涩炼为奇,一以纤奇为巧,均思自树其帜。然出于宫体,倡于艳歌。”[4]p.354)昌谷、义山共倡“艳歌”,但千秋独运,“自树其帜”。黎简在批点李贺诗时多次论到“字特新艳”[4](p.360),且“句法、字法,无不秀艳绝伦……此等丰肌艳骨,玉溪、飞卿所不能及也。多不可解,正是长吉诗,凡太丰艳,便有难解处,温、李亦然。长吉之长,却不在此。”[4](p.364)指出“秀艳绝伦”之特征,又言及后人“不能及也”,但此非长吉之长,另有新意。吴汝纶道出:“此艳曲,末以楚女寒眠作结,亦贤人失志之慨也。”[4](p.383)直接下结论评述其诗,可见李贺诗“艳”风韵是为诸多诗评家认可的,构成了气诗风的一种风格,一种特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