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现代文学 >

故事如何新编——论《故事新编》的时间诗学(4)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 胡志明 参加讨论

    (三)历史事件戏谑化
    鲁迅指出:“一切理想家,不是怀念‘过去’,就是希望‘将来’,而对于‘现在’这一个题目,都交了白卷,因为谁也开不出药方。所有最好药方即所谓‘希望将来’的就是。”[22]不难发现,鲁迅对“理想家”持否定观点,断然拒绝了温情的“过去”与希望的“未来”,“仰慕往古的,回到往古去罢!想出世的,快出去罢!想上天的,快上天罢!灵魂要离开肉体的,赶快离开罢!现在的地上,应该是执着现在,执着地上的人们居住的”[11]52。鲁迅小说生命时间观始终执著于现在,执著于现在的时间观同时也构成了鲁迅小说现实主义精神的基石。鲁迅执着于现在并不等同于历史的虚无,尽管鲁迅强调当下的在场,但并非割舍过去,放弃未来,而是通过当下观照过去、展望未来。在鲁迅看来,孤零的现在是没有的:“人多是‘生命之川’之中的一滴。承着过去,向着未来,倘不是真的特出到异乎寻常的,便都不免并含着向前和反顾。”[23]
    1、影射当下人和事。许祖华认为,“鲁迅小说的基本幻象也具有这种始终的现在性与当下性”[24]31-32,“鲁迅小说的现在时态,始终具有这样一种艺术规范与艺术意味:就创作主体的思想、情感的表达而言,小说的基本幻象始终以全景式的方式处于主体现在价值视野的观照之下,从而使创作主体对事件的任何评判都呈现出鲜明的当下性与时代性”[24]33。立足当下的人和事,并让过去的人和事当下化,这是鲁迅历史小说创作的重要特征之一。鲁迅对当下的重视,其目的是统一过去和将来,他反对形而上学的虚幻的终极追求,只有立足于当下,生命才有所依附。
    鲁迅在创作《补天》时中途停笔去看日报,“不幸”看到了胡梦华对《蕙的风》的“含泪的批评”,故他在《补天》里“止不住有一个古衣冠的小丈夫,在女娲的两腿之间出现了”,“古衣冠的小丈夫”暗指胡梦华,胡认为青年作家要为教化负责,不要再写那般形式的诗。鲁迅对此极为反感,他把这个小丈夫置于女娲的两腿之间,刻画出一个淫荡、放纵,但偏偏又冠以正人君子之名的虚伪小人嘴脸。鲁迅借小说来声援湖畔诗人汪静之爱情诗创作。今天我们看来这是一件极其自然的事,而对于鲁迅来说则给他带来了全新的创作手法,也就是鲁迅通常所说的“这就是从认真陷入了油滑的开端”[6]353。
    《理水》中文化山上有一个红鼻子学者,叫鸟头先生,他通过考证,认为鲧和禹都不存在,因为鲧是一条鱼、禹是一条虫,更不会治水。当有人对其说法提出质疑后,他花了27天工夫,将考证用炭粉写在刮去皮的大松树上,并获得了不菲的门票收入。当一个乡下人对其学说提出不同看法时,他恼羞成怒,乃至于吃完炒面后要起诉乡下人。这一故事被人视为是鲁迅对顾颉刚的影射。
    2、现代话语的移植。《奔月》中出现了大量现代词汇,如“乌鸦炸酱面”、“饭馆”、“首饰”、“辣子鸡”、“炊饼”、“辣酱”、“丧钟”等。《铸剑》中干瘪少年纠缠着眉间尺要他为自己“贵重的丹田购买保险”。《采薇》中有“养老堂”、“太极拳”、“奴脾”、“官报”,小丙君因伯夷、叔齐不懂得文学概论、只知道“为艺术而艺术”而拒绝与之交往并不肯为之写石碑。《出关》中出现了“图书馆”、“账房”、“巡警”、“税”、“讲义”等,老子给关尹喜等人“面授玄机”所得报酬却是一包盐,一包胡麻,外加十五个饽饽,只因为他是老作家才得到如此优待。《非攻》中出现了“募捐救国队”,有“民生论”的演讲。《起死》中庄子“吹警笛”、“用警棍”,还背诵起《千字文》来。鲁迅将现代事件移植到历史叙事和历史环境中加以表现,使“历史”带有厚重的现代色彩,从而演绎出新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
    3、叙事的现在时态。王富仁认为《故事新编》“就其题材,它们是过去时的。但这只是它们的题材,而不是小说本身。小说本身的叙事则是现在时的”[14]。鲁迅习惯于采用现时的手法来描述那段已经远去的历史。《补天》中,“伊似乎是从梦中惊醒的,然而已经记不清做了什么梦;只是很懊恼,觉得有什么不足,又觉得有什么太多了。煽动的和风,暖暾的将伊的气力吹得弥漫在宇宙里”[6]357。《铸剑》中,“眉间尺刚和他的母亲睡下,老鼠便出来咬锅盖,使他听得发烦。他轻轻地叱了几声,最初还有些效验,后来是简直不理他了,格支格支地径自咬。他又不敢大声赶,怕惊醒了白天做得劳乏,晚上一躺就睡着了的母亲”[6]432。《故事新编》中大量充斥着叙事的现在时态,鲁迅把过往“历史”当作“现在”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叙述,其小说人物和在戏剧舞台上的历史人物一样,进行的是即时性的表演。它们不再是遥远时代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而是当代人想像中的世界。通过小说人物这种即时性的表演,从而使《故事新编》具有了前所未有的艺术张力。通过历史意识的现代转换以及个体体验的历史言说,《故事新编》把客观的历史时间转换成此在的生命时间,由此获得了一种与历史发生关系的个性化存在方式:在生命进入历史的同时历史也在进入生命。历史在自我的生命中得以伸展,自我生命也在历史中获得延续。就这样,鲁迅以对时间的独特感知来完成了他对历史的体悟和认知,鲁迅小说中的历史意识因而成为关于生命存在与延续的时间诗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