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论中国古典抒情诗中的“外故事”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江西社会科学》2014年 谭君强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传统的叙事学研究将其中不包含叙事要素的抒情诗歌置于其研究对象的范围之外,这一成规在后经典叙事学研究的视野下已逐渐被打破,运用叙事学理论对抒情诗歌进行分析与阐释已进入理论探讨与实践之中。作为叙事学研究基础的故事与话语的二项对立,在抒情文本中并不必然地存在;然而,可以探讨与之相对应的抒情文本中话语与“外故事”的对应关系,后者可以典籍记叙、诗人标记、与叙事文本相融、记叙评述等方式存在,并与抒情文本交互影响。对外故事及其与抒情文本相互关系的探讨,将有益于揭示抒情文本中蕴含的故事要素,深化对抒情文本的理解。
    【关 键 词】中国古典抒情诗/话语/故事/外故事
    【作者简介】谭君强,云南大学人文学院、叙事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兴起的现代叙事学研究,始终以叙事文本(narrative text)作为研究的核心。尽管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研究对象的内涵不断扩大,甚至将“‘讲述故事’的文化产品”[1](P1)均涵盖其内。然而,无论范围如何扩大,诗歌中的抒情诗歌,即抒情文本(lyric text)却一直被排除在叙事学的研究对象之外,原因就在于其中并不包含“讲述故事”的要素。近年来,这种局面已开始逐渐被打破,叙事学研究的触角开始延伸到抒情文本中。2005年,德国学者彼得·霍恩(Peter Hühn)在其《抒情诗歌的叙事学分析:16到20世纪英诗研究》一书中,开门见山地指出,该书作为一项实践性的研究,主要探讨“如何将叙事学的分析方法与概念运用于对诗歌进行详细的描述与阐释”[2](P1)。这无疑是叙事学研究中一个跨文类的新进展。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诗歌传统的国度,在历经数千年的诗歌发展中,形成了源源不绝的抒情传统。在难以计数的中国古典诗歌中,绝大部分属于抒情诗。对于数量如此巨大的抒情诗,在国内外多年来的叙事学研究中,很难发现对其进行叙事学研究的先例。本文试图作一新的尝试,以叙事理论作为出发点,对中国古典抒情诗①进行研究,探讨中国古典抒情文本中一个尚未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题,即古典抒情诗中的所谓“外故事”②(external story)。
    叙事学延伸自结构主义,而结构主义发端于费迪南·德·索绪尔对语言结构的深刻洞见。沿结构主义方向所形成的叙事学借鉴了索绪尔语言理论的诸多方面,其中,“向索绪尔和语言学模仿的结果是,二项对立结构成了叙事学大厦最基本的建筑材料”[3](P25)。在叙事学理论的诸多二项对立中,最为突出的莫过于故事(story)与话语(discourse)的二项对立。1966年,托多罗夫在其发表于巴黎《交流》杂志的《文学叙事的范畴》一文中使用了“故事”(histoire)和“话语”(discours)这一对对应的概念,用以探讨叙事作品中故事与话语这两个层面之间的关系。托多罗夫将故事与话语之间的关系分为三个范畴,即时间范畴:“故事时间与表现在其内的话语时间的关系”;语体范畴,即“叙述者感知故事的方式”;语式范畴,即“叙述者所运用的话语类型”。[4]、[5](P29)在查特曼看来,每一叙事文本都涵盖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故事,即内容或事件链,加上所谓存在物,这一存在物由包括人物与环境在内的成分所构成;第二部分则是话语,也就是作品的表达,内容得以交流的方式。[6](P19)如果将“话语”理解为叙事作品的表达与叙述层面的话,“故事”就属于所述或被叙述的层面。话语具有质体,即一种表达媒介(比如口头或书面的语言、移动的画面、姿势等),以及形式(由一系列连贯的叙述所组成,这些叙述讲述故事,并决定着情境与事件的表达顺序,制约描述的视点,决定叙述速度、评论的类型等)。而故事则是叙事作品中所描述的存在物与事件。[7](P21,P93)故事属于所叙或被叙述的部分,这个部分由事件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因素构成,其中的核心部分是事件。故事指的是从叙事文本或者话语的特定排列中抽取出来的、由事件的参与者所引起或经历的合乎逻辑的、并按时间先后顺序重新构造的一系列被描述的事件。说得简单一点,文本是我们所读到、看到的东西。而故事对于读者来说则属于潜藏于文本之下的构造。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