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高建平:全球化、文化多样性与当代性(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阅江学刊》2014年1期 高建平 参加讨论

    二、全球化的文学艺术的评价标准
    我愿从一个最平淡无奇的故事说起。有一次,我曾陪一些外国学者到九寨沟。一位很友好、对中国艺术很喜爱的美国教授,在看了九寨沟演出团的演出后说:“真是精彩极了,他们应该到纽约去演出!”他能克服文化差异,欣赏中国人的艺术表演,的确难能可贵。但是,为什么演得好就应该到纽约去演出?当然,这位教授绝无任何不好的意思,他只是陈述一个全世界的艺术家都在做的一件事:在小地方成功了,就到大地方去;在小城市成功了,就到省城去,再到中心城市去,到首都北京去;然后就出国,到巴黎、伦敦、柏林、纽约去。事实也是如此,如果一位歌手到维也纳金色大厅唱一个专场,就表明或暗示他或她达到了一个档次;一个演出团体如果访美演出成功,身价就从此不同。画家也是如此,如果在县城办画展,能得到一个县的承认,到了省城办画展,影响就会更大了,但是,如果到中国美术馆或北京的某个重要美术馆办画展,那会是你一生的荣耀。更进一步,如果巴黎、柏林、纽约这些世界中心城市的一些大画廊向你开放的话,那么,你就是世界级的艺术家了。
    其他各门艺术实际上也是如此。我们有各种艺术的奖项,例如,各种文学奖、电影奖、音乐奖、美术奖、戏剧奖,等等。这些艺术的奖项也有着不同的等级,有地区的,国家的,也有世界性的。这些艺术的奖项意味着什么?是否在为艺术划定等级?获得世界级大奖的,就必定是最好的艺术?我曾经写过文章提出这样的问题: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是否意味着世界第一?艺术家之间,艺术作品之间,我们当然也常常说,是不可比较的:各有各的风格,各有各的特色,很难一决高下。但是,我们实际上是在作比较,并且这种比较从来也没有中断过。比较的标准多种多样,在不同的语境中,标准也各不相同。市场在作比较,于是,电影的票房、画作的售价、文学作品的销售量等等,都成了标准。但是,票房、售价和销售量只是一个方面。专家的评价与大众的评价不同。专家说好的,大众不买账,但“大众”也不见得就说了算。艺术评价的标准是不同人群间博弈的结果。一时的市场效应与长久的影响力也不同,前者是当作品刚出来时的效益如何,后者是多年以后作品仍受到人们欢迎的程度。这两者中,一个是横向的维度,一个是纵向的维度。我们这里所关注的,是在全球化的影响下,人们的价值标准在发生着变化;不同的地方,艺术风格也不同。但是,全球化所带来的结果是,人们要把不同地方的艺术放在一起来评价。这当然是困难的,但却变得不可避免。
    不同地方的艺术相互比较,这也许是艺术家的晋升之道。从小地方的艺术家,到大地方的知名艺术家,到成为大艺术家,有很多的阶梯要爬。但是,从另一种意义上讲,这意味着文化的丧失。艺术间的不可比较的差异变成了可比较的等级差异,多中心变成了单一中心。不同国家、不同地方的文学,可以放在一道比高低吗?不同地方和画种的画家,可以放在一道排序列、等级吗?原来不可以,现在变得可以了,而且一定要这么做。不管是否合适,这么做已经成了通行的惯例,并且,艺术要想被承认,就必须进入到这种序列之中。我们在体育运动中有这种等级比较,我们可以根据体育的成绩,形成地区的、全国的、全球的冠军。但文学艺术的比较,就不那么容易。在等级的规定中,牺牲了许多最有意义的东西,牺牲了许多无法相互比较的独特性、许多特有的精彩。
    回到前面所说的“内”与“外”的话题上来。在现代化与保持传统的两难之中,我们究竟怎么办?这不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现实问题。理论探讨可以极端化,从而使理论观点趋向于两极。但现实操作则是另一回事。现实生活迫使人们持一个较为中庸的态度。然而,现实操作不应该回避理论问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