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毛传》《尔雅》关系考辨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兰州学刊》2014年第201 newdu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学者对《毛传》与《尔雅》的关系多有论述,或以为《毛传》本《尔雅》而作,或以为《尔雅》本《毛传》而成,或以为《毛传》《尔雅》各有所本。实际,三说皆各有所得,亦各有所失,并没有揭示出《毛传》与《尔雅》之间的复杂关系。《毛传》《尔雅》训释有同有异,固然有材料来源同异的原因,但从二者很高的训释相同率、训释连词句也相同、材料选择的趋同性等方面看,毛公为《传》时参考过《尔雅》。并且二者成书之后都经后人的增益,因而续补《尔雅》者采《毛传》与增益《毛传》者采《尔雅》的情况并存。至于《毛传》《尔雅》训释的歧异,除了材料来源不同外,训释方式不同、传抄致误等也是重要的原因。
    关 键 词:毛传/尔雅/关系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代四家《诗》比较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8BZW030)。
    作者简介:赵茂林,男,甘肃张掖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两汉文化与文学,甘肃 兰州 730070
     
    由于《尔雅》多释《诗》①,故学者对《毛传》与《尔雅》的关系多有论述,但古今所论,分歧非常大,甚至完全相反,概括而言,主要有三种看法:传统的看法以为《毛传》本《尔雅》而作。孔颖达说:“毛以《尔雅》之作,多为释《诗》,而篇有《释诂》《释训》,故依《尔雅》训而为《诗》立传。”[1](P2)黄侃《尔雅略说》曰:“窃谓《尔雅》之名,起于中古,而成书则自孔徒;故毛公释《诗》,依傍诂训;《小雅》之作,比拟旧文。”[2](P259)但也有学者主张《尔雅》本《毛传》而成。叶梦得《石林集》曰:“《尔雅》训释最为近古,世言周公作,妄矣。其言多是《诗》类中语,而取毛氏说为正。”[3](P27)陆宗达说:“《尔雅》曾被称为‘训诂学的鼻祖’,其实它不过是汉儒采取传注所作的训诂札记。它将古代注释(以《毛诗诂训传》为主)中曾经有过同样训释的词(也有一些句子)归纳到一起,再依它们意义的类别加以分编,是一部我国最早的训诂资料集。”[4](P7-8)当代一些学者则认为《尔雅》《毛传》各有所本,不存在承袭关系。胡继明说:“《毛传》与《尔雅》的关系应是:既有共同的来源,又各有所本,各有所宗,各有己意。它们之间不存在谁依据谁的问题。”[5]向熹说:“《毛传》释义与《尔雅》有许多相同或大同小异的地方,过去许多学者以为《毛传》本于《尔雅》。但是《毛传》还有许多和《尔雅》不一致的地方,可见这种说法不一定可靠。比较合理的解释是:两书释义都是根据先秦旧文,有的所据旧文相同,两书的释义自然就相同;有的所据旧文不同,或释义时着眼的角度不同,两书的释义也就不同。”[6](P283)
    一、说《毛传》本《尔雅》而成,缺乏充分证据
    以为《毛传》本《尔雅》而作的学者,大多认为《尔雅》为周公、孔徒等所作。由于认为《尔雅》成书于毛公之前,又为圣人制作,那么认为毛公依据《尔雅》作《诗故训传》,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但以《尔雅》为周公、孔徒所作,未必属实。以《尔雅》为周公所作,首先由张揖提出,《进〈广雅〉表》:“昔在周公,……著《尔雅》一篇,以释其义。……今俗所传三篇《尔雅》,或言仲尼所增,或言子夏所益,或言叔孙通所补,或言沛郡梁文所著,皆解家所说。先师口传,既无正验圣人所言,是故疑不足能明也。”[7](P1)以《尔雅》为孔徒所作,由郑玄提出,《驳五经异义》曰:“玄之闻也,《尔雅》者,孔子门人所作,以释六经之旨”[1](P255)。以为《尔雅》为周公、孔徒等所作,实际出于文化学上所说的圣人发源说。郑玄之言出于推测,[8]张揖之说则出于迎合统治者,为自己的广续《尔雅》之作《广雅》抬高身价。同时,也为了避免与王肃父子的产生摩擦。[9]因为王肃父子有意与郑玄立异,而张揖又与王肃父子同殿称臣。就《尔雅》本身来看,《释诂》第三条:“弘、廓、宏、溥、介、纯、夏、幠、厖、坟、嘏、丕、弈、洪、诞、戎、骏、假、京、硕、濯、訏、宇、穹、壬、路、淫、甫、景、废、壮、冢、简、箌、昄、晊、将、业、席,大也。”邢《疏》引《尸子·广泽篇》云:“墨子贵兼,孔子贵公,皇子贵衷,田子贵均,列子贵虚,料子贵别,囿其学之相非也数世矣,而已皆弇于私也。天、帝、后、皇、辟、公、弘、廓、闳、博、介、纯、夏、幕、蒙、赎、昄皆大也,十有名而实一也。若使兼、公、虚、均、衷、平、易、别囿一实,则无相非也。”[7](P11)邢《疏》引《尸子》“博、介、纯、夏、幕、蒙、赎、昄”,王应麟《困学纪闻》引《尔雅疏》作“溥、介、纯、夏、幠、冢、晊、昄”[10](P1029),与《尔雅》本文全同。显然《释诂》此条采自《尸子》,并作了修订。又《释天》第二条:“青为青阳,夏为朱明,秋为白藏,冬为玄英。四气和谓之玉烛。春为发生,夏为长嬴,秋为收成,冬为安宁。四时和为通正,谓之景风。甘雨时降,万物以嘉,谓之醴泉。”邢《疏》引《尸子·仁意篇》述太平之事云:“烛于玉烛,饮于醴泉,畅于永风。青为青阳,夏为朱明,秋为白藏,冬为玄英。四气和为正光:此之谓玉烛。甘雨时降,万物以嘉,高者不少,下者不多:此之谓醴泉。其风春为发生,夏为长嬴,秋为方盛,冬为安静,四气和为通正:此之谓永风。”[7](P167)《尔雅》“秋为收成,冬为安宁”,邢《疏》引《尸子》作“秋为方盛,冬为安静”,二者似乎不同,但《太平御览》十九引《尸子》正作“秋为收成,冬为安宁”[11](P94),与《尔雅》本文同。《尔雅》此条也应该是采自《尸子》,且就文字来看,也比《尸子》更为精练。或以为《尔雅》采《尸子》者为后人增入,就这两条而言,一为《释诂》第三条,一为《释天》第二条,应该为《尔雅》原文。由此两条,足以说明《尔雅》成书远在《尸子》之后。而《尸子》的作者尸佼(约前390—约前330)是战国中期名辩学者,那么,说《尔雅》为周公或孔徒所作也就不正确。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