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城南韦杜”与“杜陵野老”释证(6)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胡可先 参加讨论

    注释:
    ①[清]仇兆鳌:《杜诗详注》卷二三,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2064~2065页。
    ②[宋]程大昌:《雍录》卷七,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155页。
    ③[宋]程大昌:《雍录》卷七,第157页。
    ④[宋]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卷二四,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359页。
    ⑤缪钺:《杜牧传》,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第1页。
    ⑥郑鹤声:《杜佑年谱》,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第5~6页。
    ⑦岑仲勉:《隋唐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年,第402页。
    ⑧李浩:《唐代关中士族与文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44页。
    ⑨王伟:《唐代京兆韦氏家族与文学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第19页。
    ⑩史念海、曹尔琴:《游城南记校注》,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年,第144页。
    (11)刘庆柱:《三秦记辑注》,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年,第104页。
    (12)吕卓民:《古都西安:长安韦杜家族》,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年。
    (13)洛阳古代艺术馆:《隋唐五代墓志汇编》洛阳卷第十三册,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191页。
    (14)[唐]杜牧:《樊川文集》卷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1页。
    (15)[清]董诰:《全唐文》卷四七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2160页。
    (16)[清]董诰:《全唐文》卷四七七,第2161页。
    (17)[清]董诰:《全唐文》卷六一三,第2741页。
    (18)[唐]权德舆:《权载之诗文集》卷三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482页。
    (19)[唐]杜牧:《樊川文集》卷一○,第156页。
    (20)[唐]杜牧:《樊川文集》卷一,第2~3页。
    (21)[唐]杜牧:《樊川文集》卷一六,第241页。
    (22)[唐]杜牧:《樊川文集》卷一○,第161~162页。
    (23)[唐]杜牧:《樊川文集》卷八,第126页。
    (24)[唐]杜牧:《樊川文集》卷九,第142页。
    (25)[唐]房玄龄:《晋书》卷三四,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1032页。
    (26)[唐]魏征:《隋书》卷四七,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1279页。
    (27)[后晋]刘昫:《旧唐书》卷一〇二,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3185页。
    (28)陶敏:《沈佺期宋之问集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第661页。
    (29)(30)(31)西安市长安博物馆:《长安新出墓志》,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第104、132、205页。
    (32)李浩:《唐代杜氏在长安的居所》,《中华文史论丛》2006年第3期。
    (33)[北齐]魏收:《魏书》卷四五,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1018~1019页。
    (34)李献奇、郭引强:《洛阳新获墓志》,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年,第45页。
    (35)[清]仇兆鳌:《杜诗详注》卷二,第107页。
    (36)(37)[清]仇兆鳌:《杜诗详注》卷四,第329,264页。
    (38)李献奇、郭引强:《洛阳新获墓志》,第45页。
    (39)参王力平:《中古杜氏家族的变迁》,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第41页。
    (40)[唐]林宝:《元和姓纂》卷六,北京:中华书局,1994年,第911页。
    (41)[清]杨伦:《杜诗镜铨》附录一,第1129页。
    (42)[清]章学诚著,叶瑛校注:《文史通义》外编卷一,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620页。
    (43)墓志载王其禕、周晓薇:《长安新出隋大业九年〈杜祐墓志〉疏证》,《唐史论丛》第十四辑,西安:三秦出版社,2012年,第22页。
    (44)何清谷:《三辅黄图校释》卷六,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372页。
    (45)参见周晓薇、王其禕:《新见隋代〈尚衣奉御尹彦卿墓志〉研读——兼说“小陵原”和“少陵原”名称的沿革》,载《考古与文物》2011年第4期。
    (46)[宋]程大昌:《雍录》卷七,第146页。
    (47)史念海、曹尔琴:《游城南记校注》,第143页。
    (48)[元]骆天骧:《类编长安志》卷七,《宋元方志丛刊》本,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333页。
    (49)[明]王嗣奭:《杜臆》卷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34页。
    (50)[清]仇兆鳌:《杜诗详注》卷二,第139页。
    (51)[清]仇兆鳌:《杜诗详注》卷一九,第1701页。
    (52)[日]妹尾达彦:《9世纪的转型:以白居易为例》,《唐研究》第十一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502页;胡可先:《唐诗发展的地域因缘和空间形态》,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35~36页。
    (53)[清]仇兆鳌:《杜诗详注》卷一,第75页。
    (54)[清]仇兆鳌:《杜诗详注》卷二四,第2158页。
    (55)有关杜甫此赋的作年,历来颇有争议,有天宝九载、十载、十三载之说。张忠纲考定为天宝九载作,可参考。详《杜甫献三大礼赋时间考辨》,载《文史哲》2006年第1期。
    (56)[清]仇兆鳌:《杜诗详注》卷二,第107页。
    (57)[清]仇兆鳌:《杜诗详注》卷三,第174、175页。
    (58)(59)[清]仇兆鳌:《杜诗详注》卷四,第264、329页。
    (60)[后晋]刘昫:《旧唐书》卷一六九,第4400~4401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