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论近期长篇小说创作的新尝试——《长篇小说的文体革命》摘编(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网 刘星/摘编 参加讨论

    其次是跨越文体边界的实验。这种实验并非如西方“后现代”作家那样,是对现代主义写作的反叛,而是基于对本土经验的重视,跨越现代,回到“前”于现代的古典时代,从更古老的传统中吸取文体资源。其主要艺术取向,可分为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就时间维度而言,这种跨文体实验,主要取之于史,借用编年体史书的体例。如方方的《乌泥湖年谱》、迟子建的《伪满洲国》等。就空间维度而言,这种跨文体实验,则较为复杂。有脱胎于纪传体史书的,如张炜的《外省书》,有采用地方志写法的,如孙惠芬的《上塘书》。有斟酌取用历法、农书和风俗志写法的,如郭文斌的《农历》和李锐的《太平风物》。
    除上述在文学和非文学之间跨越文体边界的长篇创作外,这期间也有作家在文学艺术文体内部自由跨越。最典型的莫过于莫言的《檀香刑》和《蛙》。凡此种种,无论是在文学和非文学的文体之间跨越,还是在文学艺术文体内部的杂糅,无疑都扩大了长篇小说的叙事空间,使长篇小说文体获得了更大的叙事自由度。
    再次是复兴中国小说的叙事传统。近期长篇作家在继续关注“话本”传统的同时,也重视“人情小说”的艺术经验,致力于全面复兴中国小说的叙事传统,无疑也是其文化视点由“小传统”转向“大传统”的重要表现。
    第三,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长篇作家无论是个体的创作反思,还是群体的创作转向,都谈到一个问题,就是追求自由的表达或表达的自由。
    近三十年来,中国文学在经历了一个不停顿地追逐西方新潮的历史之后,这些作家才逐渐意识到:“我们披起的现代西方皮毛美观与否是一个问题,能否过冬还是一个问题。我们有理由认为它既不好看也不保暖,与国人体量性情不合。”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一次的回到本土立场,重视本土经验,取用本土资源,既不是追逐新潮,也不是重蹈旧辙,而是寻找与自身的“体量性情”相合的形式,以实现长篇创作表达的自由。
    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取法于西方的,从一开始便是英、法、俄等国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模式,后来又受到西方史诗理论尤其是别林斯基关于长篇小说的“史诗性”论述的影响,信奉黑格尔高度理念化的典型理论,追求恩格斯所说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等,就使得现当代长篇小说创作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特别偏爱重大题材,偏重宏大叙事,追求反映社会生活和历史发展的本质规律。
    在中国文化语境中,搬用西方长篇小说的创作经验,就难免会出现因为“体量性情不合”而感到别扭和不自由的问题,就必然有一个根据自己的“体量性情”“量身定做”“量体裁衣”的改造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近期长篇创作回归中国文化著述的“大传统”,重视古代长篇创作的经验,从广义的“大散文”中汲取写作资源,既不失为一种矫弊纠偏之法,同时也是当代长篇小说文体革命、由“西化”回归本土的一条“必由之路”。
     
    (原文刊于《文艺争鸣》2016年第5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