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现代文学 >

鲁迅诗作的屈骚情致与现实寄寓——兼论现代文学研究的索隐、考据及审美诠释问题(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邵宁宁 参加讨论

    二 红颜,抑或青山
    2006年,鲁迅研究会第8届年会在广州召开时,我曾就这一问题写过一篇题为《眉黛解》的短文提交小组讨论,大意为:该诗中的“眉黛”一词,非关女性,而当指洞庭湖一带的山野,亦即古诗文中常用来与洞庭对举的九疑,并引唐李群玉《黄陵庙》诗“犹如含颦望巡狩,九疑如黛隔湘川”为证(《全唐诗》卷569)。其后,文章并未发表,又读到张紫晨《鲁迅诗解》,才发现我这个“发现”,其实早为张先生指出。该书云:
    “洞庭木落楚天高”,以景入笔,“眉黛猩红涴战袍”,借景寓事,构成了秋景之下的一种血腥之气。“眉黛”一词首先是景,以景喻人。北宋黄庭坚在《托梦》诗中用“窗外远山是眉黛”描写过秋天景色。秦观词《生查子》也有“眉黛远山长,新柳开青眼”的句子。其用法都是以眉黛喻远山。鲁迅诗中“眉黛猩红”是说远山殷红,本为秋色。“眉黛猩红涴战袍”,是作者由远山殷红想到反革命的屠杀之甚,由屠杀之甚,又联系到战袍的涴染。诗句是说,楚天楚地落木萧萧,远山也是一片血红。这句诗概括了遭到血洗的南方革命根据地。(22)
    显然,除了或许为它找到了更早的出典,并更加突出了“眉黛”一句与“洞庭”一句间的有机关系外,我所谓新解,其实并没有越出张先生所已揭示的内容。自愧学浅之余,问题也就撂在了一边。时隔数年,偶尔翻检《汉语大词典》,却发现在这部新出的权威辞书有关“眉黛”一词的释义中,竟也特别列有“泛指妇孺”这样一个义项,其唯一句例,正是鲁迅这句诗。于是,再翻检新出或再版的各种鲁迅诗歌注本,发现不但诸般旧说都有人采用(23),一些新出的索隐之说,甚且已被提升到方法论的高度。张紫晨的书1982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能读到的人按说应该不少。奇怪的是,除了笔者,迄今似乎很少再有人注意到他这一说法的重要性。熊融先生的文章开头罗列的“五说”(24),大体概括了数十年来有关这首诗解说的几乎所有其他重要的观点,唯独漏掉的,竟然也是此说。
    李思乐批评熊融“新解”的不审慎,曾反复引用闻一多《匡斋尺牍》里的一段话:“一首诗,全篇都明白,只剩一个字,只有一个字没有看懂,也许那一个字就是全篇中最要紧的一个字,诗的好坏,关键全在它。所以每读一首诗,必须把那里每个字的意义追问透彻,不许存在丝毫的疑惑。”(25)抓住的,应该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解诗原则。遗憾的是,这个“最要紧的”“字”,却并非他反复论证的那个“涴”,而是更使诗意歧义丛生的“眉黛”。纵观目前除张紫晨外的各家说法,尽管具体的持论颇有异同,但在一点上大家几乎拥有一种共同的理解,即以“眉黛”为“妇女”。分歧只在,这“妇女”具体所指为谁。
    的确,以“眉黛”为女性或与女性有关的事物,是古诗文中最常见的修辞。张向天注引《释名》“黛,代也;灭眉毛去之,以此代画其处”;周振甫释眉黛“画眉的黛石,指妇女”;李思乐引《楚辞·大招》“粉白黛黑,施芳泽只”;李义山《代赠》“总把春山扫眉黛,不知共得几多愁”;左思《妖女诗》“明朝弄梳台,眉黛类扫迹”等,均属显例。此外,若要继续证明它,我们还可以举出更多与之相似的用法。如《西京杂记》“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孟浩然《美人分香》“髻鬟垂欲解,眉黛拂能轻”,杜牧《闺情》“袖红垂寂寞,眉黛敛依稀”,韦庄《荷叶杯》“一双愁黛远山眉,不忍更思惟”,晏几道《菩萨蛮》:“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欧阳修《桃源忆故人》“妒云恨雨腰支袅,眉黛不忺重扫”(26),《红楼梦》第三回贾宝玉杜撰《古今人物通考》为黛玉取字“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等等,几乎举不胜举。
    但这只是问题的一面,它的另一面是,常用来喻指女性的“眉黛”,同样可反转来喻指远山。这样的句例,在古今诗文中同样不算罕见。张紫晨说法的不被注意,除了下面要说到的思想方法上的原因,举证的简约和含蓄,恐怕也是一个原因。为此,且让我不避冗赘,在下面再多举出一些句例。
    一个最早,也最耐寻味的句例,或许就是我前面提到的唐李群玉的《黄陵庙》诗。该诗因在黄陵庙睹娥皇、女英造像而作:“小姑洲北浦云边,二女啼妆自俨然。野庙向江春寂寂,古碑无字草芊芊。风回日暮吹芳芷,月落山深哭杜鹃。犹似含颦望巡狩,九疑如黛隔湘川。”。全诗所咏,在一种绵延千古的遗恨,但尾联“含颦”、“如黛”交互为文,于写实的描摹之外,更借文字的转喻,叠印出一种融合于山色里的深沉怅惘。“九疑如黛”,简单看是山色,联系“含颦”看,则也未必不在自然与人之间的形象、情感幻化、渗透。其后,唐诗中更显豁的以眉黛喻远山的句例,至少还有罗隐《江南曲》里的“江烟湿雨鲛绡软,漠漠远山眉黛浅”(《全唐诗》卷19)。而到宋代以后,类似的修辞,则变得更为常见。仅就张紫晨引证过的黄庭坚词看,除了那一句“窗中远山是眉黛”,同样的构思也见于更有名的《渔父词》:“新妇矶头眉黛愁,小姑堤畔眼波秋”(27)。《冷斋夜话》记谢师直评黄庭坚此句,谓“能于水容山光玉肌花貌无异见”(《增修诗话总龟》前卷九),王若虚《滹南遗老集》也称其“以山色水光替却玉肌花貌”,均对这样的表现赞不绝口。可见以山色拟眉黛,已被视作是一种相当高明的修辞。
    此外,随便翻检,宋及宋以后诗文中这类以眉黛拟远山的修辞,仍然不少。如张耒《自巴河至蕲口道中得二诗示仲达与秬同赋》“喜逢山色开眉黛,愁对江云起砲车”(《张右史文集》);王观《卜算子》“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僧慧洪《过永宁寺》“雪如镜底颔丝白,山学谁家眉黛新”;《赠潙山湘书记》“山学春愁眉黛,水如含笑花香”(《石门文字禅》);汪藻《次韵蔡天任十首之一》“江头山色旧所爱,倒影玉海空嶙峋。尔来处处作媚妩,似与世争眉黛新”(《浮溪集》);张孝祥《生查子》“远山眉黛横,媚柳开青眼”(《于湖居士文集》);范成大《次韵赵养民碧虚坐上》“已将山色染眉黛,更挽江波添酒罍”(《石湖居士文集》);虞集《题黄都事仲纲山居溪阁图二首之一》“连云一一列眉黛,细雨往往逢渔樵”(《道园学古录》);倪瓒《双调·水仙子》“东风花外小红楼,南浦山横眉黛愁”(《倪云林诗集附录》);黄宗羲《怀金陵旧游寄儿正谊·燕子矶》“诗法空江冷,远山眉黛愁”(《南雷集南雷诗历》);钱大昕《题袁蕙纕孝廉南湖草堂图》“湖光一轮镜面揩,四围远山眉黛佳”(《潜研堂文集诗集》);丰子恺《缘缘堂画笺》题诗“山如眉黛秀,水似眼波碧”;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等等。
    先前那篇《眉黛解》写出后,我曾写信向王得后先生请教,先生回信自谦“不懂诗”,并云“向来‘诗无达诂’,能自圆其说就可成立”,但同时也肯定我的解释“比解为‘妇女’好;好在和‘洞庭’对上了。‘猩红’和‘木落’也对上了。而且比那些坐实的解释避免了穿凿和僵硬,也使全诗有一种‘浩茫’的气魄。”这“对上了”的说法,很让我感到鼓舞。的确,“洞庭”与“九疑”,原本就是旧诗中咏楚人楚事时极常用的典故。但凡对中国文化略有了解的人,只要看到洞庭、九疑、木落、湘妃、泽畔、《离骚》一类的意象,都不难发觉我们被引入的是一个怎样的文化意义网络。李思乐说这首诗“四句诗中有三句涉及屈原和《楚辞》”,明白了眉黛即远山,就不难明白,这首诗同王瑶所曾指认过的《无题·一枝清采妥湘灵》一样,其实“四句都与《楚辞》有关”(28)。明乎此,也就再无必要对所谓“眉黛猩红”做出种种比附“本事”的索解。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