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英)马克·科里.后现代叙事理论[M].宁一中,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M].贺麟,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0. [3](瑞士)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4](瑞士)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1910-1911索绪尔第三度讲授[M].张绍杰,译.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5](瑞士)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手稿[M].于秀英,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6]许国璋.关于索绪尔的两本书[J].国外语言学,1983,(1). [7]屠友祥.索绪尔已刊论著与未刊手稿整理状况简目[J].法国研究,2011,(2). [8]屠友祥.新发现索绪尔手稿译文[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1,(4). [9]胡亚敏.叙事学(第2版)[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0]裴文.索绪尔:本真状态及其张力[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11](美)J.卡勒.索绪尔[M].张景智,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12]王希杰.语言和言语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J].汉语学习,1994,(5). [13](美)弗雷德里克·詹姆逊.语言的牢笼——马克思主义与形式(上)[M].钱佼汝,李自修,译.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0. [14]张寅德.叙述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15](法)罗兰·巴特.S/Z[M].屠友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16](法)罗兰·巴特.符号学美学[M].董学文,王葵,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17](瑞士)索绪尔.关于建立修辞学教研室的报告[J].张学曾,译.修辞学习,1992,(3). [18]赵蓉晖.索绪尔研究在中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19]申丹.经典叙事学究竟是否已经过时?[J].外国文学评论,2003,(2). [20]胡亚敏.中西之间:批评的历程——胡亚敏自选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1](美)杰拉尔德·普林斯.叙事学及其未来[J].易艳萍,徐玉萍,译.江西社会科学,2012,(1).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