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略论开元以前取士制度与诗赋之关系(4)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社会科学战线》(长春 newdu 参加讨论

    大体上说,隋炀帝对取士制度的改革可以归纳为以下三方面:废除九品中正取士制度;将获得铨选资格(即出身)的科举考试制度化;设置旨在延揽实用型人才的进士科。这些改革其实都是针对当时取士制度中的弊病实施的,长期实行九品中正制引发社会普遍不满,举人泛滥良莠难辨,通过孝、秀难以选拔出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分别成为这些改革的诱因。而这些弊病必然是在较长时期内累积形成的,开皇年间李谔向隋文帝的这段上书经常被研究者引用,但基本是用来为齐梁文风作注:
    魏之三祖,更尚文词,忽君人之大道,好雕虫之小艺。下之从上,有同影响,竞骋文华,遂成风俗。江左齐梁,其弊弥甚,贵贱贤愚,唯务吟咏。遂复遗理存异,寻虚逐微,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世俗以此相高,朝廷据兹擢士。禄利之路既开,爱尚之情愈笃。于是闾里童昏,贵游总丱,未窥六甲,先制五言。至如羲皇、舜、禹之典,伊、傅、周、孔之说,不复关心,何尝入耳。以傲诞为清虚,以缘情为勋绩,指儒素为古拙,用词赋为君子。故文笔日烦,其政日乱,良由弃大圣之轨模,构无用以为用也。捐本逐末,流遍华壤,递相师祖,久而愈扇。及大隋受命,圣道聿兴,屏黜浮词,遏止华伪。自非怀经抱质,志道依仁,不得引预缙绅,参厕缨冕。开皇四年,普诏天下,公私文翰,并宜实录。其年九月,泗州刺史司马幼之文表华艳,付所司推罪。自是公卿大臣,咸知正道,莫不钻仰坟素,弃绝华绮,择先王之令典,行大道于兹世。如闻外州远县,仍踵弊风,选吏举人,未遵典则。宗党称孝,乡曲归仁,学必典谟,交不苟合,则摈落私门,不加收齿;其学不稽古,逐俗随时,作轻薄之篇章,结朋党而求誉,则选充吏职,举送天朝。盖由县令、刺史,未行风教,犹挟私情,不存公道……(29)
    本文想提请注意的是“江左齐梁,其弊弥甚,贵贱贤愚,唯务吟咏……世俗以此相高,朝廷据兹擢士。禄利之路既开,爱尚之情愈笃。于是闾里童昏,贵游总丱,未窥六甲,先制五言”这几句,如果说“魏之三祖,更尚文词,忽君人之大道,好雕虫之小艺”、“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还不能指实的话,“未窥六甲,先制五言”却无疑可以笃定“朝廷据兹擢士”的已经是“诗”了,然而正常的取士制度中此时并没有“以诗取士”的规定,州县举人时的实际情况只能是游离于制度之外,所以才出现“选吏举人,未遵典则……其学不稽古,逐俗随时,作轻薄之篇章,结朋党而求誉,则选充吏职,举送天朝”。这个上书其实主要是针对选举之弊而言:朝廷规定以孝、秀举人,而受齐梁以来诗篇盛行的影响,选吏多“逐俗随时”,选举擅长作诗者报送朝廷以为才,导致学童不务经史,早早学作“五言”。这段上书说的正是诗歌繁荣影响取士制度和社会风气的情况,参考上文,这种风气的形成从齐梁以来算起正好是100年的时间。
    “炀帝嗣兴,又变前法,置进士等科”。(30)本意是想在已经变质的孝、秀二科之外,选拔通于“时务”的实用型人才(只试五道“时务策”),但由于一开始就错误地选择了“策”这种早已沾染上“时习”的文体作为载体,最终在世风的侵蚀下,逐渐发展到被傅璇琮先生称作“策问还多少表现出当世之务,对策则完全是堆砌辞藻”(31)的“策赋”的结果。从史料来看,这股潮流基本上是一路势如破竹似地恣意发展,并没有受到多少阻挡:
    贞观三年(629),太宗谓吏部尚书杜如晦曰:“比见吏部择人,惟取其言词刀笔,不悉其景行……如何可获善人?”(32)
    显庆初黄门侍郎刘祥道以选举渐弊陈奏……其七曰:“尚书省二十四司及门下、中书主事等,比来选补,皆取旧任流外有刀笔之人,欲参用经学时务之流,皆以俦类为耻。前后相承,遂成故事。”(33)
    伏见铨擢之次,每以诗赋为先,诚恐君侯器人于翰墨之间,求才于简牍之际,果未足以採取英秀,斟酌高贤者也,徒使骏骨长朽,真龙不降,炫才饰智者奔驰于末流,怀真蕴璞者捿遑于下列……彼悠悠小技,焉足为君侯道矣。(34)
    上元元年(674),刘峣上疏曰:“国家以礼部为考秀之门,考文章于甲乙,故天下响应,驱驰于才艺,不务于德行……至如日诵万言,何关理体;文成七步,未足化人。昔子张学干禄,仲尼曰:‘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又曰:‘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今舍其本而循其末。况古之作文,必谐风雅,今之末学,不近典谟。劳心于草木之间,极笔于烟云之际,以此成俗,斯大谬也。”(35)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