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现代文学 >

《创造》季刊的正本清源(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学评论 魏建 参加讨论

    一 关于《创造》季刊的刊名
    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文献和研究论著中,这个刊物有两个名字:一曰“《创造》季刊”,二曰“《创造季刊》”。到底应该叫什么呢?本来,问题很简单,正确答案是《创造》季刊。可是,在海内外许多著名学者影响极大的文学史著作和研究论著中(国内如王瑶著《中国新文学史初稿》④、唐弢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⑤等;海外如夏志清著《中国现代小说史》⑥、伊藤虎丸著《鲁迅、创造社与日本文学》⑦等),《创造》季刊都是被称为“《创造季刊》”的。难道连权威学者的权威著作也错了吗?无论是谁之错,究竟为什么会错?这个刊物到底应该叫什么?几十年来,从没有人深究过。本人考证结果如下:
    首先,该刊从没有正式称为《创造季刊》。刊物原本取名就是“《创造》”⑧。此后也从未命名为“《创造季刊》”。它从创刊号到最后一期,从每一期的初版本到所有重版本,各期各版封面上的刊名只有“创造”。各期各版本版权页上的刊名同样也只有“创造”二字。该刊当事人事后对《创造》季刊的回忆虽然有些出入,但对刊名是“《创造》”的记忆都是一致的。当然,在刊物里面的目录上的确出现过“创造季刊”字样。但这里的“季刊”只是标明出版周期,而不是刊名的一部分。刊物里面出现“创造季刊”字样还有其他原因,本文后面再说。
    其次,从《创造》命名到创刊号面世,该刊的出版周期并没有完全确定,“季刊”二字不可能进入刊名。最早为这个刊物命名“创造”的是郭沫若。他串联几个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想办一个纯文艺杂志,得到其他人的同意。刊物名称为“《创造》”,开始“月刊季刊都不论”⑨,后来决定“暂出季刊”⑩。在创刊号初版本的封面上,就没有体现出版周期的任何字样。在创刊号再版本和第二期、第三期各版封面刊名“创造”下面,出现了“文艺季刊”四个字。从第四期开始该刊的封面刊名也只有“创造”二字,不再标有“文艺季刊”。尽管《创造》前五期的确是按照“季刊”办的(最后一期拖了一年,几乎成了“年刊”),但是刊物的正式出版周期并没有完全确定。在这个刊物的酝酿期郭沫若等人就有把《创造》办成月刊的打算(11),到了编定第四期时,编辑成仿吾还没有放弃办成月刊的念头(12)。事实上,创造社后来真地创办了《创造周报》和《创造月刊》。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该刊刊名只能是“《创造》”,而不会是“《创造季刊》”。
    那么,究竟为什么连一些著名学者的权威著作都把《创造》季刊的名称写错了呢?其原因主要有三:第一,在《创造》季刊里面的目录和当事人的某些回忆文字中的确出现过不带书名号的“创造季刊”字样。表面看来,好像是该刊的编辑和回忆者的疏忽。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当时人们不习惯给书刊加书名号。也就是说,当时出现的“创造季刊”大都是未加书名号的“《创造》季刊”。第二,推行通用标点符号以后,个别创造社成员在一些回忆或论述创造社的历史文献(如郑伯奇的《〈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三集〉导言》)中,也出现过“《创造季刊》”之称。既然当事人都写错,也就难怪别人跟着写错了。第三,还有一些人使用“《创造季刊》”之称,是由于创造社后来创办的《创造周报》和《创造月刊》等期刊名称的干扰。创造社后来创办的《创造周报》和《创造月刊》,刊名可不是“《创造》周报”和“《创造》月刊”。这难免让人产生“类推记忆”,于是把“《创造》季刊”混为“《创造季刊》”。事实上,许多人把《创造》季刊错写为“《创造季刊》”之处,大都出现在与《创造周报》、《创造月刊》同时出现的上下文中。顺便说一句,有人知道《创造》季刊不能称为“《创造季刊》”之后,于是又把《创造周报》和《创造月刊》类推为“《创造》周报”和“《创造》月刊”,这也是不对的。
    《创造》季刊的名称问题,并不是个别字眼的小事,而是关乎科学精神的大事。倘若一个刊物的名字可以马虎,那么作家的名字、作品的名字呢?如果把它当成无关宏旨的小事,那么学术的严谨从何体现呢?如果不去计较“《创造》季刊”还是“《创造季刊》”,那么是否对“《小说月报》”和“《小说》月报”,也可以混为一谈呢?这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刊物啊!因此,没有严谨的学风,也就很难保证学术研究的质量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