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从“侧闻屈原”到“世传楚辞”:屈辞初期传播考索(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 廖群 参加讨论

    一屈原“行吟泽畔”补证
    关于屈原骚辞作品最初是以什么方式“发表”,笔者曾撰写《行吟泽畔:屈辞传播方式考索》一文[1]89-97,由考察《渔父》真伪入手,以《渔父》称“屈原至于江滨,披发行吟泽畔”为据,提出屈原的《离骚》乃至《九歌》都有可能首先是由屈原本人在流放途中吟诵“发表”而为听众所闻,并在当地流传开来的。
    对此,尚须做些补充论证。
    其一,关于《渔父》是否屈原本人所作,有学者由其结尾而提出质疑。《楚辞·渔父》在描述了屈原与渔父的对话之后,以渔父的离去作结: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对此,熊任望撰文指出,“莞尔而笑,鼓}世而去”是一种对对方表示轻蔑的表情和动作,所唱《沧浪歌》,也是对屈原坚贞自守的一种否定,而且,作品写渔父唱着歌离开,不再理会屈原,显然是以强调不屑与屈原攀谈下去来加深对渔父的肯定。因此,就屈原的创作而言,熊文将《卜居》和《渔父》分别视之,肯定前者而否定后者。[2]应该说,这个怀疑是有道理的,缀上这样的结尾,这篇《渔父》确实更像是庄子之流的文章,《庄子·杂篇》中的《渔父》恰恰是以这种笔法调侃孔子的。
    不过,《渔父》除见于《楚辞》外,还见于司马迁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其中据《渔父》所述的屈原“行吟泽畔”一段,刚好没有这个结尾: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其辞曰:
    ……
    而且,种种迹象表明,《渔父》极可能有两个版本,对此,汤炳正在《释“温蠖”:兼论先秦汉初屈赋传本中两个不同的体系》一文中给予了详尽考论。汤文指出,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曾引录屈赋的《怀沙》、《渔父》两篇。把这两篇跟传世的王逸《楚辞章句》本相比较,其中异文异句极多。这些异文异句,有的虽然可用音近而转或形近而误来解释,但不少字句,显系来自两个不同体系的传本,而不是由于后世辗转传写所致。例如《楚辞·渔父》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作“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很显然,“尘埃”之作“温蠖”,绝不是由于音近或形似所造成的歧义。这里只能归之于传本来源的不同[3]110。所论甚是。司马迁是在“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后写出了《屈原贾生列传》,并援用、记述到了《渔父》《怀沙》和贾谊所作《吊屈原赋》,贾谊所闻所见及司马迁所闻所见都发生在屈原“自沉汨罗”处,自是属于江湘传本。
    因此,是否可作这样一种猜想,司马迁所据的江湘传本可能是屈原的原作,汉人收录在《屈原赋》或《楚辞》中的《渔父》则可能是经过改作了的版本,这个改作者可能是隐居乡野的道家者流。庄子之流是惯于动这种手脚的,《论语》中记述的“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一段(《微子》),在《庄子》中就被改造成了庄子文章的模样(《人间世》)。
    反过来,会不会是太史公在记述屈原事迹时因为感觉不合口味而有意删掉了原作的结尾部分?笔者认为,对于讲求“实录”的太史公来说,这种可能性不大,有现成之例为证。《论语·微子》中有“楚狂接舆嘲孔子”一段: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
    与《楚辞·渔父》酷似的是,结尾处楚狂也是不再理人,径自而去。太史公在撰写《孔子世家》时多处援用《论语》原作,并未摒弃这一段,也并未做任何删节;而且,所用版本结尾处是“趋而去”,较之今见《论语》“趋而避之”嘲讽味道更重,太史公原原本本录入,并未改动。由此可以佐证,司马迁所据的《渔父》传本应该没有被学者提出质疑的结尾,也就不必因此一条而排除屈原创作《渔父》的可能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