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民族文学 >

瑶族文学文化的闪光点(5)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民族文学网 刘亚虎 参加讨论

    理想家园千家洞传说
    一提起“理想家园”,一些人就会想起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殊不知,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与瑶族传说中的千家洞有历史的联系。
    陶渊明《桃花源记》大约作于南朝宋武帝(刘裕)永初二年( 421 ),文章开头写道:“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由此,可知桃花源故事的发生地为晋时武陵郡,其地正是苗瑶先民“武陵蛮”的聚居地。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沅水》(卷三七)载:“武陵有五溪,……夹溪悉是蛮左所居。”蛮族夹溪而住,住地多源头,故多以“源”名之。武陵山区深山重阻,统治者鞭长莫及,常形成一种与世隔绝的栖息环境、“怡然自乐”的生活形态。
    这样一种环境与生活,在陶渊明的笔下孕生出“桃花源”的艺术典型,在瑶族人民的想象中升华为“千家洞”的理想家园。在他们世代流传的歌谣、传说中,千家洞无比神奇,无比美好。如 《千家峒歌》所唱:“祖先住在千家峒,四周高山团团围,峒中良田几万亩,山林茂密土地肥。”
    在这样一些地方,人们共耕同乐,正如《过山榜》(《评王券牒》)所描述:“日当青山对坐,夜有百鸟共栖。男人吹笛学师,女人习学针线挑花、习歌,日日欢乐。栽种五谷杂粮,……藉以活命。”
    南方很多民族都有心目中的“圣地”,如壮族的敢壮山、佤族的“司岗”、彝族的洛宜山等等,它们大都与祖先的发源发祥相关,而且大都以“神圣”示人,像千家洞这样可亲、可近、可居、可住而又充满魅力的“圣地”并不多。正如一位学者所说:“ 千家洞是瑶胞的精神家园,也是一个无剥削压迫、遵照自然规律、和谐社会的典范。”这样家园,永远令人神往!
    瑶族文学文化这些闪光点,是瑶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们的价值永恒!
    本文原载《瑶族文化生态保护研究——瑶族文化生态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民族出版社, 2014 年 12 月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