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论文学世家的生命周期(9)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 梅新林/崔小敬 参加讨论

    2.以经济实力为核心的经济生态
    经济实力是文学世家赖以延续与兴盛的物质保障。据有关文献,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许多占据政治高位的世家大族,往往富甲天下,不少拥有家族大地产或庄园,并以此作为其重要经济来源,如《宋书》卷七七《沈庆之传》载:“(庆之)广开田园之业,每指地示人曰:‘钱尽在此中。’”[10]列传第三十七,2003对源于官宦之家的文学世家而言,其经济来源主要是朝廷俸禄。②假如一个家族能持续处于高官行列,通过不断积累,其经济实力更非一般世家可比。宋代以降,尤其到明清时期,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许多亦学亦商的新型文学世家,大致分两类:一是文学世家而兼营商业,这一现象较为普遍;二是由商业世家转型为文学世家,如苏州潘氏、徽州汪氏等,较之以俸禄为主的一般文学世家,其经济来源更多样化,经济实力也往往更雄厚。
    3.以文化积淀为核心的文化生态
    文化积淀深厚与否,是文学世家之所以为文学世家的核心标志,也是文学世家得以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因。文化积淀需要几代人持续不懈的努力,自官宦之家、豪强之家、商业之家而成长为文学世家者,彼此基础与路径颇有差异。
    (1)源于官宦之家的文化积淀。从官宦之家到文学世家,渊源最近,文化积淀最厚,转型也最易。古代官僚群体基本是“学而优则仕”的结果,一方面,“仕”的资本在于“学”;另一方面,一旦出仕之后,其学又可赖“仕”之资源不断增殖,彼此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自隋唐实施科举制以来,至宋代,科举更成为文人入仕的主体路径,亦官亦学结合更为紧密也更为普遍,所以官宦世家往往就是文学世家,反之亦然。
    对源于官宦之家的文学世家而言,尽管个体差异相当明显,但在其文化积淀与世家转型过程中,仍有许多共通轨迹与规律,大体是从个体到群体,从低位到高位,从仕进到为学。且官宦之家经文化积淀而成为文学世家的转型过程中,其发展路向明显受时代精神的影响,两汉侧重经学研究,唐以文学创作为要,宋以降则渐趋多元,故两汉多经学世家,唐多文学世家,宋以降则多为文学世家与藏书世家、学术世家、艺术世家、医学世家、文献世家等的兼融。
    (2)源于豪强之家的文化积淀。与源于官宦之家相比,从豪强之家转型为文学世家,渊源较远,文化积淀不厚,所以转型也困难得多。这既取决于时代风尚,也取决于世家成员的努力。普遍规律是,乱则豪强竞起,以武力胜而非文化胜,治则“武功”让位于“文治”,几乎所有朝代从皇族到文武大臣都经历了这样一个转型过程,期间通常需历经数代。
    对特定家族而言,付出的努力及取得的成效各不相同,以宁波万氏这一典型个案而言,呈现为三个阶段:自远祖万国珍(万斌)经子万钟、孙万武、万文的武职阶段;万文子万全由武职而著《竹窝稿》以及万全子万禧、曾孙万表、万表子万达甫、万达甫子万邦孚的由武兼文;万邦孚子万泰至“万氏八龙”的弃武从文,终开万氏世家之辉煌。
    (3)源于商业之家的文化积淀。就渊源关系、文化积淀及转型难度而言,当以商业之家为最。苏州大阜潘氏,从二十四世祖潘仲兰至第五代潘奕隽、潘奕藻进士及第,经过五代人约百年的努力,实现了商业世家向文学世家的转型,再至子辈潘世恩、潘世荣、潘世璜连中巍科,迎来潘氏的昌盛时代。潘世恩状元及第后,遍历诸曹,屡主乡试、会试,弟子门生遍天下,且泽及子孙,其孙辈中潘祖荫登咸丰二年(1851)探花,再创辉煌,潘祖谦则转向企业,成为近代著名实业家。③前者延续了潘氏之“贵”,后者则保障了潘氏之“富”,彼此配合、相互促进,显示出潘氏世家内部分工协作而又与时俱进的家族精神。
    文化积淀既是促使官宦之家、豪强之家、商业之家向文学世家转型的内在动因,也是文学世家得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乃至衰而复盛的精神源泉。文化积淀越是深厚,文学世家的生命力越历久不衰,那些三十代及以上的长周期、超长周期的文学世家尤其如此,以钱塘钱氏世家最具典范意义。有的文学世家因外部的种种打击而一度败落,但若文化积淀深厚,同样会衰而复盛,比如华亭陆氏世家在两晋由盛而衰后时见复兴之象,而海宁查氏则在清代文字狱之祸衰败后,至现当代又有著名诗人、小说家复兴于文坛。
    对文学世家生命周期的探讨,不仅立足于个体文学世家的兴衰成败,也不仅着眼于对其兴废历程的现象描述与史实梳理,更是宏观上对文学世家发展过程规律性的理性把握,是对文学世家生命流程背后的深层结构与文化动因的探寻。自两汉以来,多少文学世家曾经映亮中国文化的天宇,又在历史的大浪淘沙中黯然沉寂,站在时间之河的此岸,遥望那些逝去的英才曾如云似锦,令人顿生“最是风流消歇后,不知何处揽余芳”的无尽惆怅,而这看似白云苍狗的浮世变换,不仅令人感慨,亦令人深思。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