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民族文学 >

排烧苗族口头叙事的二元性对立结构(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 文静 参加讨论

    排烧苗族口头叙事的文化模式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一个族群的叙事传统蕴含着其特有的认知模式和文化结构,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对其叙事传统的分析来探析其深层的文化模式。观察排烧苗族动物类口头叙事的主题、情节、叙事典型场景及叙事方式,可以从一个侧面解读排烧苗族口头传统所蕴含的文化模式。
    文化语境。民间口头叙事传统依赖一定的文化和社会语境而存在。苗族社会的长途迁徙历史、山居地理环境、与外族的争斗合作、朴素原始的生存态度及其坚强乐观的民族精神,构建起苗族共同的文化语境。在这样的文化语境下,排烧苗族口头叙事中人类的诞生、再生,人类语言的产生,苗族先民的迁徙生存,苗族跳月、吃鼓藏等社会生活无不与猴子、山羊、乌鸦、蛇、松鼠、竹鼠、蛤蟆等山林动物息息相关,动物在苗族重大社会历史活动中发挥着积极或消极的作用。排烧苗族从天地万物都是人、动植物、自然物协同创造的原始思维视角,合理解释了人、动物、自然界的种种错综复杂的自然关系。
    认知模式。开天辟地、洪水灭世、兄妹造人,人在与自然界不断争斗中创造文明,是大多数民族创世史诗所共有的认知模式。排烧苗族动物类口头叙事基于苗族普遍的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文化基础,具有独特的个性。排烧苗族动物类口头叙事的主要故事情节和主题体现出苗族先民人物混一的认知模式。叙事者采取对主体生命的客体化描述、对动物生命的人性描述的叙事方式,建立起一个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生—死、斗—和的二元性对立关系叙事范式。
    图腾记忆。苗族先民几千年长途迁徙隐居山林的传奇历史,形成其独特的人类自然起源观,并认定本民族的图腾崇拜:民族图腾—枫树;部落图腾—水牛、野猪、蛇、犀牛、狗;氏族图腾—猴、鱼。排烧苗族先民已在排烧定居500多年,排烧山高路远、地势险峻,树木、竹林丛生,猴、蛇、鼠、野猪、山羊、狗等动物与苗族人同生共存,利害相依。排烧口头叙事文本中诸多鲜明生动的动物形象,可以说是苗族先民原始图腾在排烧口头传统中的记忆留存。
    价值传统。在排烧苗族动物故事讲述中,倾向性民族价值原型为:近亲通婚罪恶、因果报应、勤劳、懒惰、狡猾、忠实、偷盗、褒奖、惩罚、互助、斗争等,在排烧苗族的社会文化生活中,通过摆古,用传统的价值系统来疏导现实矛盾,形成道德制约,实现社群生活和谐。现今,排烧大寨仍然严禁同姓宗族通婚,寨中几乎没有违法乱纪事件,虽然是聚居人口多的大寨,却保持着安定和谐、互助友好的良性社会环境的现实镜像,与口头叙事情节和价值观念形成高度一致的映照。
    (作者单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中文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