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墨子》“说”体与先秦小说(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 董芬芬 参加讨论

    第二,先秦志怪不是出于娱乐的需要,而是从鬼神、宗教的角度再现历史、解释历史,具有明显的神道设教的意图。为了增加可信度,先秦志怪一般都附着于真实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历史与鬼神杂糅,真实与虚构参半,似真似幻,迷离恍惚。
    比如禹征有苗、汤伐桀、武王伐纣都是历史,《尚书》有记载,《左传》、《国语》所载春秋大夫也多有论及,但这些记录皆没有《墨子·非攻下》的怪异:“昔者三苗大乱,天命殛之,日妖宵出,雨血三朝,龙生于庙,犬哭于市,夏水,地坼及泉,五谷变化,民乃大振,高阳乃命玄宫,禹亲把天之瑞令,以征有苗。”为了表现三苗之罪,用日妖、雨血、龙生、犬哭等怪异灾变来渲染夸张,说明禹伐三苗乃顺天之意,得天之助。这样神秘诡异的文字,多出现于后代盛传的谶纬书中。又说夏桀时“日月不时,寒暑杂至,五谷焦死,鬼呼国,鹤鸣十夕余”,渲染着诡秘恐怖的气氛。武王伐纣,《尚书》的《泰誓》、《牧誓》、《武成》等篇及《逸周书·克殷解》皆有记载,但在《墨子》中,却是另外一番恐怖怪异之象:“遝至乎商王纣,天不序其德,祀用失时,兼夜中。十日雨土于薄,九鼎迁止,妇妖宵出,有女为男,天雨肉,棘生乎国道,王兄自纵也。亦鸟衔珪,降周之岐社……河出绿图,地出乘黄。”一场场改朝换代被写得如此惊天地、泣鬼神,这样的文字,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后世《封神传》中的情节和写法。
    先秦早期的志怪依附于历史,与历史事件、人物纠结在一起,是当时许多人眼中的信史。《竹书纪年》记夏以来至周幽王为犬戎所灭,三家分晋后述至魏安釐王二十年,其中就充斥着许多神怪的信息,如三苗将亡天雨血,青龙生于庙,胤甲时天有妖孽,十日并出,宣王时马化为狐等怪异之事,情景与《墨子》“说”体所述志怪一脉相承,《竹书纪年》的编者也把这些怪异之事当做信史来看待。
    志怪版的历史,正如鲁迅所说:“意在自神其教,然亦非有意为小说。”[12]29但其故事离奇,情节生动,比正统史书更有吸引力,颇能满足世俗之人的好奇心,“怪力乱神,俗流喜道”,“好者弥多,传者日众”。[8]374在中下层民众中拥有相当的信众,他们对志怪的兴趣要远远超过正统史书,志怪野史是他们获取历史知识的主要来源。《墨子》“说”体中的志怪情节完整,故事生动,颇注意细节与环境的描写。这样的故事,“列于《搜神记》、《幽明录》甚至《聊斋志异》中也毫不逊色”[13]。借历史事件演绎鬼神故事,宣扬宗教思想,运用虚幻的小说手法,是中国唐前志怪的共同特点。汉魏六朝的志怪小说虽繁荣,但也没有脱离神道设教的意图,在这点上,与先秦志怪没什么本质的不同。
    第三,先秦志怪是后世志怪小说的源头活水,后世有些志怪小说就取材于先秦。杜伯射周宣王故事在后世的发展演绎,也正体现了《墨子》“说”体对后世志怪小说的影响。
    这个故事比较完整的情节,最早见于《墨子·明鬼下》,后来在《说苑·立节》篇又多了左儒这个人物,说左儒是杜伯之友,知道杜伯无罪,力谏宣王,宣王不听,杀死杜伯、左儒。宣王为何杀杜伯,《墨子》和《说苑》都没有交代。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在颜之推的《冤魂志》中就非常完整,开头说:“杜伯之名曰恒,入为周大夫。宣王之妾曰女鸠,欲通之,杜伯不可。女鸠诉之于宣王曰:‘窃与妾交。’宣王信之,囚杜伯于焦。使薛甫与司空錡杀杜伯。”[14]颜之推给加上一个女鸠以情色诬陷的开头,交代杜伯之所以被周宣王所杀的缘由。《冤魂志》在《墨子·明鬼下》所述梗概之上,杂糅进《说苑·立节》中左儒这一人物,又增加了宣王妾女鸠、司空錡、祝、皇甫等人物,故事前因后果便很清楚、完整,情节更曲折,人物更繁杂。从《墨子》到《冤魂志》,这则故事的发展演绎之迹颇为清晰。《墨子》“说”体中的志怪片段对后世志怪小说的影响,可见一斑。
    人类在鬼神崇拜中爬过一段漫长的历史,“明神之志”、“天鬼之志”一类的记载产生得非常早,也非常多,所以志怪类应该是古代小说最早、最为普遍的题材之一。随着社会的进步,理性思想的胜出,“明神之志”、“天鬼之志”的影响力日渐式微,孔子继承历代有识之士的理性态度,“不语乱、力、怪、神”(《论语·述而》),“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论语·先进》)。在儒家眼里,这些“明神之志”、“天鬼之志”是“异端”,孔子说:“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论语·为政》)儒家对鬼神的理性态度,促进了社会的文明进步,却极大地挤压着志怪野史小说的传播空间。鲁迅说:“孔子出,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实用为教,不欲言鬼神,太古荒唐之说,俱为儒者所不道,故其后不特无所光大,而又有散亡。”[12]12-13许多志怪小说因儒家的鄙弃而永远湮没了。
    墨家门徒多来自社会下层,正是先秦志怪的读者和信徒,在宣扬墨家鬼神思想时自然会资以为说,所以,《墨子》“说”体中的先秦志怪片段,在研究古代志怪小说方面,显得弥足珍贵。可惜后来研究古代小说史的学者,大多未能注意到《墨子》在这方面的价值。如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于先秦只提到《山海经》、《穆天子传》及《楚辞·天问》,对《墨子》“说”体中的志怪小说片段只字未提。李剑国先生把《汲冢琐语》定为先秦第一部志怪小说[10]96,也是没有考察《墨子》“说”体中的各国《春秋》的实质,也忽略了其中志怪故事片段的小说本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