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敦煌本《为肃州刺史刘臣壁答南蕃书》或可补充历史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报》 朱利华 参加讨论

    公元7世纪以来,吐蕃王朝崛起于青藏高原,其影响日益壮大。到7世纪后叶,“地方万余里,自汉、魏已来,西戎之盛,未之有也。”(《旧唐书·吐蕃传》)8世纪初,吐蕃又得河西九曲之地,更是将唐蕃战争前沿推至唐河陇地区。同时,唐王朝在陇右道黄河以西分设河西道,实行河陇分治,并设河西节度使,驻防凉州。又置陇右节度大使,领十二州。兵力达到全国的1/3。此时的唐朝正值国力强盛,边防守备严密。此外,以文成公主、金城公主进藏及各级和平条约的签定为标志,唐蕃之间的和平交往也空前密切。至8世纪中期,双方一直处于战争与和平交替的状态。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河西陇右多支劲旅都调往中原平乱,原本固若金汤的西北边防顿时空虚,吐蕃统治者趁机大举进犯。广德元年(763)攻进长安,然后以陇右为基地,开始了对黄河以西唐朝领土的大举进攻。764年攻占河西重镇凉州,766年甘州、肃州相继被攻克,776年瓜州被占,781年(一说786年)敦煌沦陷。自此,河西走廊尽在吐蕃掌控之下。对吐蕃占领河西地区的前后历史,史书无明确记载,所幸敦煌石窟出土文书中有一篇署名窦昊的 《为肃州刺史刘臣壁答南蕃书》,为我们了解唐西北边陲与吐蕃之间往来的某些真实情况提供了重要线索,揭示了吐蕃攻占河西前夕的部分真相。
    《为肃州刺史刘臣壁答南蕃书》的起因是,吐蕃占领陇右诸州后,为减少军事对抗,便派使者致书河西诸州刺史,内容大概是劝各州勿聚兵相抗。而致肃州刺史刘臣壁的书来自吐蕃尚赞摩(官名,相当于副相)射婆萼,由“和使论悉蔺琮”送来,同时还送来了银盘礼品。大概射婆萼和刘臣壁还有些私人交情,故他致信刘刺史,讲吐蕃以和为贵,无意入侵,请勿相拒。这实际上是吐蕃各个击破的策略。窦昊代笔的这封答书,洋洋洒洒千余言,内容是讲大唐和吐蕃,和则两国安泰,斗则两败俱伤。答书从历史讲起,说50年前,两国缔结盟约,世代友好,公主下嫁,舅甥契合,四海寰廓,两国一心。后来吐蕃悉诺逻违天背盟,暴振干戈,横行瓜州、玉门一带,为害滋深。而朝廷派哥舒翰领军西出,开地千里,筑城五所,所到之处,杀戳吐蕃数万。“向若无悉诺逻先侵,岂见哥舒翰后患?”吐蕃发动的不义之战,最终受害的还是吐蕃自己。
    第二段是作者向尚赞摩陈述的“安两疆之长计”,劝他向蕃王进谏,“罢甲兵于两疆,种柰桃于原野,止汉家之怨愤,通舅甥之义国”。因为吐蕃“平陆牛马万川群,国富民众,土广而境远,自然方圆数万里之国,足可以养育,何要攻城而求小利,贪地而损人?此天道之所不容,神明之所必罚”。
    第三段陈述唐蕃国情。安史之乱后,唐朝虽蒙重挫,但依然雄风不减:仅仅数年便“逆党殄除,乾坤雾收,河洛云卷,百蛮稽颡而来贡,九夷匍匐而称臣”,暗示吐蕃不要轻举妄动。又说明肃州小郡,地方狭窄,境少泉泽,周围碛卤,不是兵马偃憩之所,吐蕃到此无利可图。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