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豳风·七月》是一首“抒情的民间诗歌”(4)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江海学刊》2013年5期 周建忠 胡彦 参加讨论

    《豳风·七月》不是叙事诗
    (一)民间诗歌的原型特征
    “诗歌是一种集中,是这种集中所产生的新东西。诗歌把一大群经验集中起来。”(41)《豳风·七月》由众多短小的经验性的歌谣、农谚、小诗等整合而成,诗中叙事琐碎甚至繁复,但奴隶们自身的生命体验与悲苦心境却是笼罩全诗的情感脉络。这正是民间歌谣重抒情然而却体现不出完整、曲折、宏伟叙事要求的原型特征。
    (二)叙事因素的抒情性质
    有叙述,有叙事,不一定就是叙事诗。黑格尔说过:“在抒情诗里也用得着叙事的因素。”(42)《豳风·七月》中关于劳务的种种叙述是为了更好地抒发奴隶们心中久积的苦闷情绪。所有这些“事”都是经过了“情”的浸染,透过繁复的劳役,我们感受到的是奴隶们终年劳作却缺衣少食的悲苦心境,听到的是奴隶们“无衣无褐,何以卒岁”的无助哀叹!所以“触动我们的意识和同情的也并不是这个或那个对象被描绘出来的那些特点,而是寄托在该对象上的心情”(43)。正因如此,《豳风·七月》能够激荡起一代又一代人的共鸣与感喟。
    (三)已现抒情诗的特征
    《豳风·七月》已有主体情感性的表现,虽然还只是处在较为朴素的原初状态。比如第五章:讲述自五月到十月间天气渐趋转凉,斯螽、莎鸡、蟋蟀都应时而动,尤其是对蟋蟀“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行为的动态描述,让人更觉寒意一月胜似一月;此时作为万物灵长的人当然也要“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天、物、人,融为一体,顺应自然,故而才有蟋蟀“入我床下”,奴隶们携妇子“入此室处”。这个细节的穿插表现了抒情主体巡视自己内心世界的快速进程,感情含蓄,表达隽永,正所谓:“抒情诗的原则是收敛或浓缩,在叙述方面不能远走高飞,而是首先要达到表现的深刻。”(44)人类主体的情感投射于外在事物上,奴隶们在特定情境中的体验与心情构成全诗整一性的关键所在,其内心世界与外在世界的相互感应,成为诗情最动人的表达方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