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豳风·七月》是一首“抒情的民间诗歌”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江海学刊》2013年5期 周建忠 胡彦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豳风·七月》来自民间,由奴隶们集体口头创作,历经传播与不断创作的漫长过程,最后由周代宫廷乐师加工润色、创作而定型。诗以“诉苦”为基调,叙事与农事描写均为抒发愁苦情感服务,反映出广大奴隶们艰辛的生存环境,抒发了他们心中普遍存在着的各种情感。因此,无论从创作主体、情感抒发来看,还是从诗歌原型、表现手法来看,《豳风·七月》所呈现给我们的都是一首抒情的民间诗歌,处于由民歌向抒情诗发展的过渡阶段,而不是叙事诗、农事诗。
    【关 键 词】《豳风·七月》/民间诗歌/抒情诗歌/叙事诗/农事诗
    【作者简介】周建忠(1955-),南通大学文学院教授;胡彦(1986-),南通大学杏林学院中文系助教。
     
    《豳风·七月》是周人居豳时的作品,由奴隶们集体口头创作,在浸润着悲苦惆怅情感的气息里,娓娓地讲述着他们年复一年永无止息的劳作生活,真实、淳朴、亲切、辛酸,使人感同身受,如临其境。同时,它也是国风中最长的一首诗,凡8章,88句,383字。历经漫长的流传过程,终由宫廷乐师整理加工,创作定型:全诗以时令为序,铺叙奴隶们的劳作生活场景,是《诗经》用赋的典型,兼具文史价值,“小我中有大我,大我中有小我,又别著风情”①,被誉为“第一流的作品”②。
    关于《豳风·七月》的性质,迄无定论。历代学者多认为是反映社会生活、农家生活的叙事诗、农事诗。如游国恩认为“反映了当时奴隶充满血泪的生活,是那个时代社会的一个缩影”③,聂石樵认为是“周初人追述周先公居豳从事农业生产之作”④,亦有文学史称:“《七月》是一首较长的叙事诗。”⑤而更多的学者仍持是农事诗的看法:如郭预衡“《国风》农事诗的杰出作品,当推《豳风·七月》,这是一曲饱含血泪的奴隶之歌”⑥,袁行霈认为是“《诗经》农事诗中最优秀的作品”⑦;也有学者从风诗的性质讲起,如郑振铎认为《七月》是民间歌谣里的农歌⑧,杨公骥认为是“西周时豳地的民歌”⑨,林庚认为“《七月》这篇诗好像是一个农夫生活的四季歌”⑩。验之原作,《豳风·七月》并没有较长而连贯的叙事情节,且诗中的叙事与农事描写全然是抒发愁苦感情的手段。它实则是一首抒情的民间诗歌,处于由民歌向抒情诗发展的过渡阶段。
    《豳风·七月》的原型是民间诗歌
    朱熹云:“‘风’者,民俗歌谣之诗也。”(11)《豳风·七月》就是这样一首具有浓厚原生态风味的“民俗歌谣之诗”,兹分举数端论之。
    (一)奴隶是创作主体
    《豳风·七月》以“诉苦”为基调,在悲愁、深沉的情感中向我们讲述了奴隶们的艰辛生活,年复一年永无止息的劳役:耕种、蚕桑、绩染、制衣、采植、狩猎、习武、采冰、藏冰、执宫功、祭祀等等;数九寒天缺衣少食的境遇:“无衣无褐”、“采荼薪樗”;劳务之隙修葺陋室的辛酸:“穹窒熏鼠,塞向墐户”,正所谓“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12),恶劣的生存状况使得奴隶们畅快淋漓地直咏其事,直抒其情,“非躬亲陇亩久于其道者,不能言之亲切有味也如是”(13)。于是,通过歌唱,奴隶们“不仅使心灵从情感中解放出来,而且就在情感本身里获得解放”(14),身心享有短暂的愉悦与释放。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创作主体的奴隶们“在诗里并不露面,而是把自己淹没到对象里去”(15),所以“民间诗歌在形式上一般是抒情的,也就是表现主体的,它们缺乏的正是上文所说的主体的个性”(16)。《豳风·七月》表现的是奴隶群体的日常生活,抒发的是存在于奴隶之间的普遍情感,这种民间性自然成为奴隶群体形象的写照。
    (二)广为传诵
    《豳风·七月》最初以民歌形式产生并在民间广为流传,就因其感情真实自然,表现生动活泼,并间杂着人们熟识的口语俚语,神情意态栩栩如在眼前,正如迈纳所言:“抒情诗似乎是最原始、最基本的艺术。在被我们刚刚称作抒情诗的东西最终获得了独立性,被人们普遍视为抒情诗、视为文学之前往往还有一个阶段。”(17)这一“阶段”即《豳风·七月》作为民间诗歌被广为传诵的阶段。
    (三)情感自然、丰富、多元
    《豳风·七月》列叙了从春到冬的系列劳务,参差而立体地展示出不同阶层、不同人物的多重情感世界,一派古风:对奴隶们来说,劳役繁重,缺衣少食,以劳役为生活的重心,随之运转,从衣、食、住、用等方面全面展开。至如采桑女,在大好的春光里独自“伤悲”,只因“殆及公子同归”,感物伤时怜己,情感丰富,催人泪下。当然苦中也不乏细腻的精神活动与生活追求,当一位高大威猛的男奴在匆匆而简单地整饬修葺的房屋前,羞愧内疚地唱出“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时,一缕轻柔恬淡的温情立刻发散开来,弥满了全身!我们甚至可以想象出他们全家和乐融融欢度新年的情景!《豳风·七月》就是这样,以平实疏淡的语言呈现给我们广阔的情感空间,于起伏跌宕的微痕中拓展了诗歌的社会内蕴,加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度!
    (四)原型多样
    《豳风·七月》杂糅了各种歌谣、农谚、小诗,它们各咏其事,各抒其苦,真实、亲切、自然。比如诗中有关农事、桑绩、狩猎、迎寒暑、祈年、祭祀等各类小诗,都体现出了周代先民们安时顺命的生活哲学。尤其是每章以“月”指事的诗句,如“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流火,八月萑苇”等,多具有鲜明的时令、物候特点,有些还含有规训意味,并且承前启后,与其后边的讲述存有提领和顺延时序的关系,是“对与思索无关的亲身体验的直接描述”(18),毫不矫揉造作,以至人们将这些谚语等直接运用到诗歌之中,浑然天成。“民族的各种特征主要表现在民间诗歌里”(19),而“真正的抒情的艺术作品却不能揭示民族精神整体”(20)。《豳风·七月》多元复杂的原型,让我们一方面得以于各种零散琐碎的叙说中管窥西周早期的社会风貌,感受奴隶们生活的真实情形;另一方面也切身地体悟到介于民间诗歌与抒情诗之间的《豳风·七月》本身所具有的过渡性特征。
    (五)明显的民歌痕迹
    《豳风·七月》源于民间创作而又高于民间创作,所以保留了较多的民歌痕迹。
    其一,《豳风·七月》没有严密的逻辑联系,节令顺序混乱,有时还有重复。某些节令、物候、劳役,每每散落于数章之中,分而述之,缺乏系统性。如第六章中“十月获稻”,已述收获,第七章复言“十月纳禾稼”,并细数出:“黍稷重穋,禾麻菽麦”,继而又以“我稼既同”紧承其后,语言重叠冗复。
    其二,《豳风·七月》在内容、形式上均表现出一定的杂糅性,没有统一的体例。在时序上,《豳风·七月》描写了奴隶们一年的生活,但它又不像后代的月令歌或《礼记·月令》那样按月按季井井有条地展开;在结构上,诗的前两章均以“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开头,具有《诗经》以重章叠句的结构方式统一全诗的特征,但第三章便开始改变这一形式,从第四章起则发生整体转移。
    其三,各章自成体系,各叙其事,抒情主人公转换频繁,人称也很不一致。或男或女,如男子:“同我妇子,馌彼南亩”、“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女子:“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同时穿插了奴隶们的主体感受:“无衣无褐,何以卒岁?”“采荼薪樗,食我农夫”、“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
    (六)民歌的表现手法
    《豳风·七月》正如所有感人的流行歌曲一样,全诗在略带低沉基调的悲愁的情境中展开,“平静安稳地顺流下去,没有突兀的跳跃,也没有生硬的转折,只有观念的安静的流转,自成一个整体,时而有些不连贯,过分简练,时而比较舒展,一气呵成”(21)。在传唱之中,奴隶们的愁苦感情不断得到强化。诗中处处显示着它的民间视角:
    其一,以男性与女性作为歌咏的两条线索。如男奴参与的劳作有:凿冰、藏冰、祭祀、播种、收稻、打猎、执宫功等,女奴的劳作则与男奴相辅相成:送饭、采桑、制衣等,反映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女服事乎内,男服事乎外。”(22)
    其二,场合选取最基本最简单的二分法:田野与村落。《豳风·七月》中反映田野生活的内容诸如:七月“亨葵及菽,食瓜”,八月“其获,载绩,为公子裳,萑苇,剥枣,断壶”,九月“筑场圃,叔苴,采荼薪樗”,十月“获稻,纳禾稼,涤场”,正月至二月“于耜,举趾,馌彼南亩,播百谷”,三月“爰求柔桑,采蘩,条桑,伐远扬,猗彼女桑”。反映村落生活的内容诸如:十一月“为此春酒”,二月“献羔祭韭”,十至十二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十一至十二月“于貉,取彼狐狸,其同,载缵武功”,十一月至正月“上入执宫功,昼尔于茅,宵尔索綯”,十二月至正月“凿冰,纳于凌阴,朋酒斯飨,曰杀羔羊”,比较全面地表现出奴隶社会的生活面貌。
    其三,《豳风·七月》唱出了阶级的对立:穿衣方面,奴隶“无衣无褐”,而奴隶主不仅有裳有裘,而且“载玄载黄,我朱孔阳”,服饰艳丽;饮食方面,奴隶只能“亨葵及菽”,“采荼薪樗”,勉强果腹,最好时也不过是敬献奴隶主之后所剩的豵,而奴隶主却可以享受豜与春酒;住房方面,奴隶“穹窒熏鼠,塞向墐户”,破旧的茅屋还要一再修补才能入住,而奴隶主却有宫有屋有公堂居住;劳役方面,奴隶们进行一系列的劳作:农耕、蚕桑、狩猎、宫功,每一项都任重繁复,而奴隶主却只需为奴隶授衣,监督奴隶劳动,“田畯至喜”,坐享收获,接受“万寿无疆”的祝福。尽管如此,但可以看出,全诗的气氛还是缓和的,说明当时社会状况相对稳定。
    全诗本色自然,一如近人吴闿生《诗义会通》所引旧评:“《七月》篇生动处,太史所本。全篇点缀时景,都与本事相映。”(23)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