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典文献学 >

翁同书批校《河南尹先生文集》述评(4)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献》2015年第20151期 张贵 参加讨论

    翁同书对尹洙散文艺术成就做了大量精彩评价,上文所引翁批中已有所涉及,在此略加论述。翁同书与尹洙散文都被评为“简而有法”,他在批语中盛赞尹洙散文言简义丰的风格。如批《故朝奉郎尚书司门员外郎通判河南府西京留守司兼畿内劝农事上轻车都尉赐绯鱼袋卢公墓志铭》“遇盗起,迫署以官,不屈,以兵死”句云:“不可增损一字。”批《故朝散大夫尚书司封郎中充秘阁校理知均州军事兼管内劝农事上柱国李公墓志铭》“今河势益北,因此可遂复故道。及天禧后,河数决,命公驰行堤。公守前议,称勿塞便。执更改者意异,议遂革。后既塞,复决,卒如其策”一段云:“看其行文遒炼处。此段事若入它手不知费几许文字。”批《浮图秘演诗集序》“永叔悲演老且衰,子美有‘惜哉不栉被佛缚,不尔烜赫为名卿’之句。予识演二十年,当初见时,多与伯长游”句云:“文字不多而意思凡数转,是笔力高简处。”
    翁同书对尹洙散文的章法结构、前后照应与勾连等也颇为注意。如《岳州学记》“忭曰:‘天子有意三代之治,守臣述上德,广风教,宜无大于此,庸敢不虔’”句眉批:“伏下爱君、信道意。”又于“来巴陵乃下迁,凡由大而适小,必易其治,或阴愤阳惛,事弛官废,下不胜弊者有之;或慎微虑危,循旧保常,无所设施者有之。若夫用舍一致,勇其所树立,不以险夷自疑于时,如公心之所存,非爱君之深、信道之笃,乌及是哉”句眉批:“又从滕公下迁,不易其政发论,而推本于爱君信道,即此见政、学相关。”《送光化县尉连庠》“而下之愁叹者,吏为之也;吏岂喜扰耶?亦欲以材自名,而利其进也。是故奖材吏则士益偷,贵良吏民遂其生,惟君子不可以利回”句眉批:“上句生下句,文气如引绳贯珠。”《送王胜之赞善》“天下久安,衣冠子弟持身能自修谨”句眉批:“看似低一层起,却将‘修谨’二字针对胜之俶傥,抉出受病根源,凡赠言者当如是。”
    尹洙久历边塞,他将自己的军事见解付诸文字,写了大量论兵之文。苏洵亦以论兵自负,同样作有大量论兵之文。翁同书批《息戍》云:“师鲁论兵有儒者气象,不似老泉专效战国游士纵横之习。”从风格层面对尹洙、苏洵论兵文加以比较,寥寥数语,便精准概括出了二者的不同。翁同书久履军职,直接参与了对太平天国的军事斗争,他以一个军事活动参与者的眼光,对尹洙论兵之文做了评价,对尹洙的军事才能予以了肯定。如《制兵师》“无事则俾之力田,有警则发之御寇,县官无尺帛斗粟之费,而享富国强兵之利矣……今若按民籍而利兵,当农闲而讲事,武威震乎外,财用丰于内,虽使冒顿复,颉赞再生,亦无以施其暴”一段眉批:“此说似是,然韩魏公于陕西刺义勇,卒以扰民者,何也?盖师鲁欲置土军,只是唐府兵之法,与乡兵弓手固自不同。”《上吕相公书(又)》“且虏骑坚劲,峻坂穹谷,无所不驰,无所不通。其来也未尝一路,而至其去也,何从而扼哉”句眉批:“事势了然,非白面书生所知。”《奉诏及四路指挥分擘本路兵马刀箭手把截贼马来路状》“狄青忠纯可信,重厚可倚,臣每与之讲议军政,至于临敌制变,亦合事机”句眉批:“师鲁与狄青深相结,可见其知人,亦可见其知兵。”狄青为北宋名将,后来却遭受猜疑和构陷。晚清军政腐败,翁同书对构陷良将的危害深有感触,他在《论雪部署狄青回易公使钱状》标题上批云:“表明狄青廉公谨畏之心,极有关系,当时欲以微事诖误良将,真令虎臣短气。”又于文中“其狄青于公用钱物即无毫分私用”句眉批:“狄公平生不可少此湔雪。”
    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尹洙与刘沪、郑戬之间就是否“城水洛”发生了激烈争端,当时很多知名人士都参与其中,该事件对仁宗朝政治、士风产生了深远影响。翁同书在批语中谈了自己的看法,他批《乞与郑戬下御史台照对水洛事状》“自水洛城奉圣旨罢修已来,郑戬及刘沪朋党,造作谤言,传于道路,其间多不详其本末”一段云:
    师鲁自是君子,其论兵亦颇有识,惟争城水洛一事,未免坚执任气,其械送刘沪,尤是过举。盖郑戬、刘沪主城水洛,未必非计,不当以一己之见遽断为必不可行。
    对于这一军事争端,翁同书虽肯定尹洙的人品和军事才能,但认为其处理有任气成分。作为一名军事将领,翁同书认同郑戬、刘沪“城水洛”的举措,批评尹洙“不当以一己之见遽断为必不可行”,显示了他的谋略和气度。
    翁同书评价“城水洛”事件的同时,还对尹洙等仁宗朝士人的高尚品格做了品评。他批《与邓州孙之翰司谏书》“未尝一日不奉思,直以德度服人,企仰之私,不能暂忘耳”句云:
    孙甫与师鲁善,甫在谏院日,论刘沪城水洛事,独谓沪不可罪,由是罢师鲁而释沪,时人服其公。又案,师鲁既罢,甫亦以右司谏出知邓州。此二书皆在争水洛事之后,师鲁交谊之笃如故,可知两公皆无私者,古来贤人君子,大抵如此。
    孙甫字之翰,亦是仁宗朝名臣。翁批指出尹洙、孙甫二人刚正不阿、公而无私的贤人君子品质,其实正是仁宗朝士人上殿相争如虎,事后不曾挂怀风采的体现。翁同书批语多次赞扬了仁宗朝士人的这一品格,如批《论命令恩宠赐与三事疏》云:“师鲁甫以韩琦论荐,移判秦州,加直集贤院,即上疏,直言极谏,真百折不回者。”批《答环庆招讨使范希文书》“某自违去门馆,若非有事陈启,未尝通记左右”句云:“希文之谪知饶州也,师鲁疏论与俱贬。逮其别去,未尝通书问,盖君子之处交游间如此。”批《上吕相公书》“今辄条次所陈之要,以书自启,惶惧惶惧”句云:“范文正与吕申公争废郭后事,谪知饶州,师鲁抗疏,愿与同贬,其不为申公所喜明矣,乃一再献书,纚纚累千言,亦独何哉!”翁同书所赞扬的仁宗朝士人品格,正与清末腐朽的军政环境及士人风气形成了鲜明对比。
    墓志铭、墓表、行状等一类写作对象特殊的文体,尹洙所作亦颇具特色,然而却较少受到学者关注和系统研究。翁同书批语则对之做了多方面揭示。
    翁同书从墓志铭、墓表文体特征出发,对尹洙作品做了评价。他批《故龙图阁直学士朝散大夫尚书刑部郎中知河中军府兼管内河堤劝农使驻泊军马公事护军彭城郡开国伯食邑八百户食实封三百户赐紫金鱼袋刘公墓表》云:
    昔人论志铭藏于圹中,宜从简,神道碑、墓表立于墓上,宜从详。惟师鲁颇识此体,故所作墓表稍详,而志铭皆简,然陈贯、李渭、韩国华、张宗诲诸志亦稍繁矣。以师鲁之简严而犹若是,甚矣,淘汰之难也。
    翁同书区分了墓志铭、神道碑、墓表的不同写法,指出尹洙能够“识体”,按照不同文体安排繁简,并且还列举出尹洙墓志铭作品中未能达到“从简”要求的篇目,评价是比较客观准确的。
    在指出尹洙“识体”的同时,翁同书还注意到尹洙墓志铭作品写法上的变化特色,由此使我们了解到尹洙墓志铭创作守体而求变的追求。如《故推忠协谋同德佐理功臣枢密使金紫光禄大夫行尚书吏部侍郎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上柱国太原郡开国公食邑四千百户食实封一千四百户赠太保中书令文康王公神道碑铭》“以太保中书令告其第”句眉批:“‘告其第’谓赠官也,此金石家变例,又见集中《皮公志铭》。”《故宣德郎守大理寺丞累赠司封员外郎皮公墓志铭》“得以某官告其第”句眉批:“不曰‘赠官’,而曰‘以某官告其第’,与《王文康碑》同例。”《故赠秘书丞左君墓志铭》“以福昌永宁太君告第”句眉批:“‘告第’谓追封,见《王文康碑》及《皮公志铭》。”《故赠秘书丞左君墓志铭》“先君凡再追命”句眉批:“‘追命’即赠官,亦变例。”以上几例,翁批指出尹文于墓主死后“赠官”表达方式的变化。他批《故推诚保德功臣金紫光禄大夫守太子太傅致仕上柱国天水郡开国公食邑四千二百户食实封一千户赵公墓志铭》“自初薨,凡三十九日而葬”句时云:“不书葬日,而书自卒至葬之日数,与永叔表石曼卿同一法。”欧阳修《石曼卿墓表》云:“既卒之三十七日,葬于太清之先茔。”(11)尹洙写法与之相同,亦是作者求变的一种表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