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孙丹:以史诗品格铸就文化自信底蕴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人民日报 孙丹 参加讨论

    ●伟大的文艺作品,通过一个个独特的艺术形象折射出时代的沧海变革,揭示民族和国家的命运,呈现出历史文化长河的流径
    ●中国传统文人忧国爱民的拳拳赤心,奠定了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伟大传统,构成了与西方文化迥然不同的中华文化的史诗品格
    ●伟大的作家艺术家会在史诗意义上刻画中华民族历史变迁的足迹、追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梦想,把时代英雄化为艺术形象,以此丰盈中华文化宝库并滋养民族的心灵和魂魄
     
    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建立在文化主体对文化传统的深刻自省、清醒自觉和积极建构的基础上。新文化运动以后,文学艺术承载了中华文化的自省、自觉、建构并重拾文化自信的使命,在中华民族发展的重大历史关头,发时代之先声、开社会之先风、启智慧之先河,在中国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以来的文艺创作,以人民为中心,坚守中华文化之根又与时代共呼吸,为培育中华民族共同的理想、情感和价值信念,为当代中国树立文化自信奠定了重要基础。
    文艺与民族文化的自省和建构
    没有对民族文化的自省、自觉和建构就谈不上文化自信的建立。近代以来,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跨越时期,中国在信奉弱肉强食的西方工业文明逻辑面前,遭遇了巨大的民族危机和文化危机。中华五千年文明在屡遭外侮、在剧烈的中西方文明冲突中经历了情感与理性的痛苦审视和曲折而艰难的重构。中西方文化在空间上的距离和历史进程的错位,给中华民族在文化上的自我认知造成了巨大困扰,中华民族经历了漫长而剧烈的精神文化阵痛。
    新文化运动之后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中国文学艺术家怀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赤热的家国情怀,担起民族脊梁和时代鼓手的责任,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开始了长达百年的重新认知,经历了激烈的辩论以及“体”与“用”的艰难抉择。“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成为以鲁迅、茅盾为代表的“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创作的主流。他们揭开国民劣根性、封建奴性、麻木愚昧等精神上的“病苦”,对“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国民性”施以无情的解剖,同时也发出“我们失掉自信力了吗”的呼喊,叫醒“铁屋”中的人们起来反抗不平等的社会,启迪“不幸的人们”奔向日出的地方。
    日寇入侵把中华民族逼迫到最危险的境地,在这场关乎生死存亡的民族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人把海内外炎黄子孙空前地凝聚在爱国主义旗帜下,文艺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与武装力量同样重要的作用。“想要彻底打击武器兵力优势的敌人,唯有广大的激励人民的敌忾,发动大众的潜力”,而“文艺正是激励人民、发动大众的有力武器”。抗战时期,宣传画、木刻、漫画、版画、话剧、活报剧、秧歌剧、歌剧、儿童剧、京剧、河北梆子等独具民族特色和新思想、新观念的文艺作品,成为唤醒民族意识、救亡图存的武器,马克思主义思想为主导并吸纳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文化也在战争洗礼中成长。
    革命、建设与改革的主题构筑了当代文艺的史诗样貌和全新的审美意识,也延续了20世纪以降构建民族新文化、重塑民族性格、振奋民族精神、重树文化自信心的重要使命。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近百年的奋斗求索之路,中华民族在现代化世界潮流中的凤凰涅槃,特别是中国人民在新中国改天换地的拼搏史、改革开放中民族精神的重铸、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以及中华文化在对世界发生影响过程中的发展,等等,共同构成中华民族的“创世纪”。中华民族这种沧海桑田的历史巨变,赋予了文学艺术进行史诗书写的风骨和血肉,以及重铸文化自信心的源头活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