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创新是艺术的生命(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人民日报 张江 南帆 何平等 参加讨论

    创新基于生活
    张江:创新可以是一种告别,告别过去的一切成规旧习,创造一种崭新的范式、写法。但文艺的创新又不能只有告别而没有接续。这其中最重要的接续就是与生活的贯通。我们往往只习惯于关注创新之作的轻灵和洒脱,而淡忘或忽视创新背后坚实的生活根基,殊不知,只有创作者踏向大地的脚步越稳健,艺术的笔触才能弹跳得越高远。尤其当我们置身于一个崭新而巨变的时代,把生活的功课做足、做深、做全就更加重要。
    何平:文艺需要创新创造,创新创造基于生活,这不仅已经在文艺理论上得到解决,而且在具体的文学实践中,优秀的作家艺术家也是如此体认和践行的,就像贾平凹在谈到马尔克斯和川端康成文学创作取得成功的原因时说的:“他们成功,直指大境界,追逐全世界的先进的趋向而浪花飞扬,河床却坚实地建凿在本民族的土地上。”这就意味着文学创造创新者如马尔克斯和川端康成,他们的创新是“有根的”,他们的根是扎在“本民族的土地上”。
    事实上,不单单是马尔克斯和川端康成,检视多国文学大师们的创作,可以发现有一个重要的标准,一方面肯定作家的文学创新创造实绩,另一方面,也对这种创新创造所基于的生活世界进行溯源式的追索和勘探。因此,作家艺术家所处的时代,他们的文化传统,他们的母语等等,都是进行文学艺术创新创造所植根的丰饶土壤。
    创新基于生活,那如何创新呢?可以有不同的路径和方式。首先,作家艺术家要有深刻的现实洞悉力和宽广的历史感,从而突破自己的拘囿去把握“必然性”,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所揭示的“现实主义的最伟大胜利之一,是老巴尔扎克最重大的特点之一”,对我们今天依然有启发意义。
    恩格斯认为:“巴尔扎克就不得不违反自己的阶级同情和政治偏见;他看到了他心爱的贵族们灭亡的必然性,从而把他们描写成不配有更好命运的人;他在当时唯一能找到未来的真正的人的地方看到了这样的人。”因而,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既是精准的写实,同时也是预言性的。
    一个作家要具备这样看到了“必然性”的洞悉力,就不能游离隔离在生活之外,而是要像陈忠实写《白鹿原》那样,“整个心理感觉已经进入到我的父辈爷辈老老爷辈生活过的这座古塬的沉重的历史烟云之中了”。对一个作家而言,这个“进入”过程也是一个漫长的寻找过程。我们可以看看迟子建,一直到她写作《世界上所有的夜晚》,开始具有“将自己融入人间万象的情怀”。至此,和大众之间的阶层阻隔和心灵隔膜被打破和拆除。迟子建凭直觉寻找他们,并与之结成天然的同盟。作家蒋子丹认为此时的迟子建“对个人伤痛的超越,使透心的血脉得与人物融会贯通,形成一种共同的担当”。正是这种“共同的担当”使得《额尔古纳河右岸》,以及10年后的《群山之巅》都是“有我”“有迟子建”的写作,迟子建将自己的心血浇灌到小说之中。所以,《收获》主编程永新说迟子建《群山之巅》创造了自己的“北中国世界”。
    说到底,作家的创新创造最终应该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薪火相传者的理想,就像捷克斯洛伐克最重要的诗人塞弗尔特代表着“自由、热情和创造性,并被视为这个国家丰富的文化和传统在这一代人之中的旗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