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陈晓明:文学,永不言败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人民日报 陈晓明 参加讨论

    文学最能表现生活的方方面面,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寻常,只要文学传承下去,一个民族的历史和心灵、精神和智慧就能源流不断,长流不息
    在当今电子化的互联网时代,文学的影响力可能有所减弱,但其重要性和长久意义还是无法否认。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文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它与人类的母语联系在一起。人类文明最初能形成体系和规模,是因为发明创造了语言文字,由此产生文学。而文学反过来不断增强人类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促进了人类对世界和自身的认知。可以说文学在整体上最大可能地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促进了人类自身的全面发展。就此而言,文学与人类的生存联系在一起,与人类文明的内在核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而,文学永不言败。
    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我乐于把文学理解为人类精神深广的体现。在古典时代,文学不仅生动地表现了人类生活的各种情状,而且直接表征了人类精神的坚定性和顽强性。“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这些古代圣贤在生活困厄境遇中顽强写作的精神,正是人类书写语言文字倾注生命力的体现。伟大的作品凝聚着人类不屈的心灵、昂扬的智慧、思想的光芒。进入现代时期,文学启蒙并教化大众,开创并培育现代文明。阅读文学作品是人类现代交往理性的根基,人们可以在现代经验的普遍相通意义上形成一个整体,这对于人类形成一个命运的共同体何等重要!任何一个民族国家都会重视自己的文学,因为这是民族精神文化传承的最重要载体,从古至今,只要文学传承下去,一个民族的历史和心灵、精神和智慧就能源流不断、长流不息。
    我以为文学要始终关怀当下现实。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文学始终是当时当地生活的反映,是当时当地人们的情感、心灵和愿望的表达。只有立足于现实的文学才是有生命力的,才能生动表现出鲜活的世态人情,才会有真实的心灵跃动于其中。今天中国社会处于前所未有的繁荣发展时期,中华民族正在完成自立自强的伟大使命。历史又把中华民族推到世界的前列,古老的文明焕发出勃勃生机,文学把握这个时代,写出民族的顽强精神和不屈的意志,写出中国人经受的变动洗礼和考验。这不只是大时代的画卷,也是许许多多平凡普通人的生存奋斗,文学正是最能表现生活的方方面面,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寻常。真正抓住现实的广阔神奇或复杂微妙,就会出好作品,就会有好文章。今天的文学无疑是多样化的。既然是一个变动、繁荣、发展的伟大时代,就一定是多样化百花齐放的时代。时代是如此宽广,大地芳菲,气象万千,这才是伟大时代的文学景象。中国社会有活力,中国文学有活力,这体现在不同代的作家有不同的经验,不同代的作家都有自己的坚持与追求,不同区域的作家都有自己的探索和贡献。
    尽管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国家,不同地域文化以及不同代际的文学存在很大差异,不同的读者对文学的评品欣赏也不尽相同,但是文学作为语言的艺术,就必然有共同性,依然有经典化的标准。文学比其他艺术种类要稳定得多,因为经典的传统教育和语言规则的限制,人们对文学的理解感受更容易达成共识,这也是标准更容易建立并且更加稳定的缘由所在。人们可以用宽容之心理解并鼓励创新和探索,但人们心目中始终会有一种优秀文学的标准,伟大的作品总是经过千锤百炼,经过时间和社会的检验。今天人们对传统文学的式微抱着悲观的态度,但这不等于人们失去了对经典化的期望,也不等于新兴的文学(比如网络文学)就可以一统天下,杰出的作品至今还无法脱离传统经典的秩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