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宣教化与抒胸臆:明代曲论中的人物批评观(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刘玲华 参加讨论

    自抒胸臆的情感出口
    按照叙事学的观点,人物的塑造与叙事者的现实情境密切相关,因而曲家曲论的人物塑造和批评自然刻有情境影响的印记。就明代曲论者所处的现实情境来看,其思想视域主要受到了心学思想的影响。王阳明有言“盖天地万物与人原是一体,其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传习录》,认为人的内省有重大意义。徐渭倡导“本色”,李贽反对假道学,强调真性情,汤显祖将“意之动”发展为“情之动”等,都是王氏心学在曲家文人思想层面的继承和发展。心学旗帜的高扬,既让创作者萌生了从“我”出发创作以直抒胸臆的冲动,又打开了批评者各抒己见观“我”审“我”的广阔世界。
    “我”有“大”、“小”之分。“大我”言伦理教化,“小我”言自我情怀。人物为自己“代言”,替自我说话,与其说他们是形象和性格的展示,不如说是创作者自我情怀的凝聚。进一步来说,与其说他们是个体情感的抒发,不如说他们是文人群体的普遍经验。明代曲家几乎都有此类“寓愤”(朱万曙语)或称“自况”创作。吕天成《曲品》中称《纨扇》“记中申伯湘事,似自况也”。徐翙《盛明杂剧序》亦提到“他若康对山、汪南溟、梁伯龙、王辰玉诸君子,脑中各有磊磊者,故借长啸以发舒其不平,应自不可磨灭”。徐渭作《四声猿》,自述“要知猿叫肠堪断,除是侬身自做猿”(《倪某别有三绝见遗》)。曲论批评者“物伤其类”,颇以为然。西陵澄道人《四声猿跋》言:“猿啸之哀,即三声已足堕泪,而况益以四声耶?其托意可知已”,认为徐渭创作人物形象乃“托意”而为,映射的是其自我遭遇和情感体验。
    从整个文人群体来看,批评者所关注的内容不仅着眼于个人之遭遇,更在于揭示整个社会现象。从戏曲人物的形象、性格和行动诸方面来透视社会现状,其视角主要集中在三大方面。
    第一,痛斥党争之害。党争在明代是一大社会现象,并且越到晚明越激烈。《明史·阉党传》记载“迨神宗末年,讹言朋兴,群相敌仇,门户之争,固结而不可解”,描述出惨烈的党争状况。一些文人如徐渭等就因处于党争漩涡之中而无法脱身,深受其害。在批评者看来,党派之争中,人物因有忠奸之别,故而有道德褒贬的取舍。李贽评《浣纱记》中提及“伍忠嚭佞,隐见笔墨之中,妙手也”(第四出总批),认为创作者在人物身上透露出了价值观的取向。吕天成称《义烈》“此以张俭为生,备写陈、窦之厄,党锢之祸。读之令人且悲且恨”,称《赐环》“此记描写权佞奸态、丑态毕尽”。祁彪佳亦称屠隆作《昙花》“其中唾骂奸雄,直以消其块垒”,称王衡《沽酒游春》是“王太史作此痛骂李林甫,盖以讥刺时相李文正者”,均属此类。
    第二,直陈科举之弊。王氏心学兴起之后,科举制的弊端日渐暴露。八股取士的制度限制了士人才华,一些才华横溢之人囿于八股僵化之围,无法施展才气;加之明代考场贿赂之风日盛,科举制又逐渐失去了公平性的初衷。大批文人在科举弊端的钳制下,仕途之路坎坷凄惨,因而借笔端人物予以抨击和讽刺。徐渭就尖锐地揭示出科举制给人带来的精神创伤,其称“《琵琶》一书,纯是写怨。蔡母怨蔡公,蔡公怨儿子,赵氏怨夫婿,牛氏怨严亲,伯喈怨试、怨婚、怨及第,殆极乎怨之致矣!”(《成裕堂绘像第七才子书琵琶记》卷一“前贤评语”)其《骂曹》一作被祁彪佳痛快淋漓批曰“第觉纸上渊渊有金石声”(《远山堂剧品·渔阳三弄(北四折)》)。
    第三,明代人物批评在思想方面还反映出儒、佛、道等多种思想的综合。例如,吕天成称《南柯梦》证佛,《修文》《邯郸梦》涉仙;祁彪佳称《同升》“偕潘太史习林居之乐,悟三教合一之理”,称《禅真》“此以澹然三弟子为主,而终以禅语证入”(《远山堂曲品》);陈澜汝认为《劝善记》“志于劝善是第一义”体现出道学思想。由此可见,明代人物批评思想视域的形成不仅受到了心学影响,同时也是各种现实因素和多种思想综合影响的结果。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