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值得重视的是,在直面当下的过程中,一批散文家从真切的生活经验出发,勇敢地触及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负面存在:传统农业文明的衰败,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乡村空心化、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问题;城市欲望的膨胀,以及因此而引发的生存压力的巨大、职场生态的无序等现象。毫无疑问,这些场景是暗淡的、苦涩的、沉重的,但它却满满地承载了作家的忧患之心、悲悯之情,以及努力改变这些,让生活更为美好的愿望,因此,这些作品同样是近五年来散文现场的重要收获,这些作家则同样值得珍惜和敬重。 此外,作家的环境意识与生态观念空前强化,审视和书写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散文创作新的增长点。呼吁绿色发展,构建生态文明,是人类共识和国家方略、也是散文创作领域越来越强劲的艺术之声。许多散文家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加入生态写作的行列,一些散文家更是把生态写作当成主攻方向乃至终生志业,从而取得了突出成绩,形成了鲜明特色。老作家徐刚继续保持着对自然生态的关注,不时有新作问世,深化了几代人对环境的认识与思考。立足于林业战线的李青松坚持进行自然生态的整体探照,其新著《贡貂》不仅梳理和剖解了林林总总的生态现象,而且开始探寻人类走出生态困境的可能性。胡冬林生前常年栖身长白山原始森林,一本《狐狸的微笑》透过浓郁的山林和动物气息,生动诠释了万物齐一、生态和谐的当代理念。杨文丰从气象角度切入生态书写,并不断扩展观察视野,近期推出的《不完全是尾气》《品鉴枸杞》等作品,因为目光别致且笔墨摇曳而引人瞩目。山川草木也是鲍尔吉·原野笔下屡屡可见的重要景物,这些景物因为浸入了作家源于民族血脉的敬畏感与亲切感,所以别有一种神采,也别生一种可爱。 在生态写作中,女性散文家亦不曾缺席,苏沧桑的《所有的安如磐石》、王秀杰的《辽水纪行》、项丽敏的《临湖》《读爱,在花开的春野》,安然的“羊狮慕系列”,均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温润和悲悯,绘出了自己的风景,发出了自己的声音。整个生态散文创作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可喜态势,从而成为近五年来散文创作生动格局的重要板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