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文学形式主义与哲学(6)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文学批评》 埃里克·马尔蒂 参加讨论

    结语与悖论
    难道不应考虑巴特将《明室》题献给萨特或不如说萨特的一本书《想象》这一非常奇怪的举动吗?因为《明室》显然是一本私密的书,他母亲的形象萦回不去。多么奇怪的举动,将一本书题献给另一本书,尤其《明室》离萨特的作品很远。《明室》不仅依赖符号学装置,这种装置通过刺点(punctum)和知面(studium)这类范畴,作为摄影图像的描写装置呈现出来;还依赖20世纪60年代的整个符号学活动,没有这种活动,书就不会写成。
    萨特在《想象》中对图像和图像意识进行了精细、令人眩晕和有力的分析,在这些分析中,如同在实验心理学中,人们竟然发觉自己无法在脑子里数清帕特农神庙的柱子。与这些分析相反,巴特在这些奠基性文章比如《摄影信息》(1961)中,反驳了这种对照片的符号学定义,他通过一个结构事实让我们摆脱了萨特的纠缠:照片被定义为“无符码的信息”。(42)这就是说符号学作为一种信息有其例外和独特性的悖论,在这种信息中,能指与所指的关系不是由一种转变行动予以编码的关系,如同言语的状况那样,而是一种类比关系。只有描述作为无符码的信息的照片的特点,才能对摄影图像进行现象的揭露,摄影图像按照当时的说法属于“已在”(l' avoir-été-là),巴特后来在《明室》中把“已在”变成了“此在”(-a-été)。这个表达方式,尽管说的是现象学风格,实际上是一种结构类型的明证,只有符号学工具使我们有可能揭露这种明证。
    萨特的《想象》中没什么真正化育《明室》的,相反,《明室》中的一切都可照亮萨特的《想象》的内部。这就是题献的悖论意义,巴特带有挑衅意味的遗言证实了这一点:“从未有一位哲学家是我的导师。”(43)
    当然巴特可能对这第一个萨特、《想象》的萨特表现出真正的同情,除了这种同情,也许人们还可以在这个题献中辨认出曾是现象学和形式主义的共同历险的寓意:即一种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如同在一种输者为赢的游戏中,题献释放出一种与其意图相反的信息,没有把受献词者变成人们向其致敬的父亲或权威的象征,也不是人们向他欠的债的象征,而是一种债券的象征,形式主义持有向现象学发放的一种虚拟债券,可惜现象学还没开始从里面花一文钱。
    这种虚拟、且未使用的债券可以解释从那时起表现现象学活动特点的慢性危机。然而这种危机并不是多大的不幸。它也许是继续存在并继续统治的方式,相反,形式主义则死去了。但这无疑是最大的误解,另一个最大的误解。文学形式主义之死,其实远远不是一个问题,也许这种死亡最明确地显示了文学形式主义的历史特定性或它在现代序列中获得的如此特别的事件特点。难道巴特自己没有以一种完全现代的惬意预言这一点吗?他也曾说过:“对于结构主义者来说,结构主义本身也是世界的某种形式并随世界而变化;如同其在以一种新方式说世界上古老语言的能力中体会其有效性(而非真理),同样,只要言说的一种新语言从历史中出现,其任务就完成了。”(44)
    文学形式主义之所以在短短的十年内如此撼动知识场,是因为它转瞬即逝的统治毫不意味着统治欲望,或者可以说,文学形式主义以对作为实践的思想的唯一关注,代替了哲学家对于传统所塑造的大师地位怀有的陈腐激情,而这唯一的关注从根本上排斥文学形式主义永久存在的期限和设想。
    毫无疑问的是,尽管文学形式主义如此突然、令人意想不到地消失了,文学形式主义还会以另一种形式,以其他的面目、另一种话题,再次回到思辨场中,还会突袭哲学,又一次鼓动哲学违犯其自身的界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