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不断丰富文学中国的色彩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艺报 梁鸿鹰 参加讨论

    “文学创作要由人的个别通往一般,由人的情感与心灵达到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要把个人经验、情感、想象转化为中国经验、情感和精神,而不一定非得反映外在的、热闹的生产过程。现代性或现代化最本质地体现在人的观念、精神追求上,创作要探察社会深处律动,反映价值观新趋向,昭示生活微小变化在未来所蕴藏的意义,特别是要通过个人化的个性化的经验、情感、想象表达中国经验和中国情感。”
    当代文学以文学之笔墨对中国实践进行书写,强化文学与国家、国族的血肉精神联系,是一个美好的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中指出,“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文艺和文艺工作?这个问题,首先要放在我国和世界发展大势中来审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否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民族精神是否强健至为重要。文艺作为审美的意识形态,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对人的灵魂产生影响,文学像是国民精神发出的火光,照亮国家和民族前行的路途。文学形象地记录一个民族的发展,成为一个国家兴亡的文化记忆,文学无微不至地帮助人们建构对自己民族的认同、国家的认同,同样建构和强化国家和民族的共同价值。中国正处于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接近伟大复兴,“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凝聚国家意志,张扬中国精神,是当代文学的庄重选择。
    一
    好的文学给人以精神归属感、心灵向心力,让人能够从中打捞先辈的过往,找到民族的来路,更从凝聚于文字中的价值观,寻求到家国共同意志与自己之间的联系。莎士比亚说,“我怀着比对我自己的生命更大的尊敬、神圣和严肃,去爱国家的利益。”国家利益的累积通过文学来实现,之所以往往强过历史文献,在于其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特别要不断丰富国家历史、国家向心力、国家共同信仰的建构。
    在当代文学强化国族叙事意识的过程中,既要充分意识到中国现实很强的丰富性、差异性,也要充分意识到中国的整体性、统一性。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文明从未断绝。记录和展示民族与国家成长的足迹,消除外部世界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误解,艺术地告诉人们中国历史发展的真相与源流,才能讲好中华民族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中国故事。作家有责任回应消解和重构中国历史的思潮,鼓舞人们面向未来,增进民众对国家历史和传统的亲和力。
    文化是精神家园,闻一多曾说,“我爱中国固因他是我的祖国,而尤因他是有那种可敬爱的文化的国家。”先人为我们累积的文化遗产,为我们讲述的中国故事,依然以其瑰丽感染着后代。比如在我们已经能够飞天登月的今天,科学家们不由自主地从中国文化宝藏中找寻灵感,在确定“玉兔”之前,月球探测器名称就曾在哪吒、后羿、共工等神话传说中反复选择,这些文化符号深刻地影响着今天。文化的核心是价值,中国人历来讲究自律、行善、勤劳,崇尚节制,富于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笃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价值,是我们增强文化自信的基石,这些价值是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尺度,与世界上先进的价值观是相通的。凝聚国族认同,就要彰显民族价值观的感召力,强化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价值坚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