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种文化都是独特的,只有独特才有价值,才有意义,才有魅力。但每一种文化同时又都是包容的,只有包容才能丰富,才能发展,才能提升。不过,包容永远不能取代独特,而独特却定能消解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就正是既从包容中崛起,而又秉有鲜明个性特质的新型现代文化,并以此而成为全球语境中的文化奇葩与精神瑰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我们的先人早就认识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道理。阐释中华民族禀赋、中华民族特点、中华民族精神,以德服人,以文化人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故此,我们的文艺创作必须情系寰宇,面向全球,以特点鲜明、内蕴丰赡、姿彩斑斓的“中国梦”感动人心,温暖世界。 “中国梦”是中国人和中华民族的奋斗目标与美好愿景,但它同时也会带给世界以激情与温暖,而优秀的文艺作品则是辐射和传播这种激情与温暖的有效途径和便捷方式。我们的文艺走出去的范围越广、频率越高,“中国梦”就会让世界感知得越真切、越贴心、越灵动。 这就要求我们的文艺创作必须更深刻、更有力地观照社会生活,摄取时代大潮,体察精神向度,唱响大众心曲,以期在文艺越来越走出去的过程中更加广泛地将“中国梦”所蕴存的力量和温度传播给全世界。此中,一个最为直接的前提条件,就是我们的文艺作品必须赋有鲜明的时代精神与中国特质。 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语境的形成和日渐显化越来越成为一种必然,而文艺如何在选择中更好地适应这种语境,却常常会陷于两难的境地。究竟是坚守和提升固有的文化传统、历史根脉、地域特色与审美习性呢,还是放弃这一切而眼睛向外、追赶潮流,以效法和适应所谓的“国际标准”为向度?对此,我们必须从中做出科学考量与合理抉择。 一 文艺在任何时候都是综合国力的构成要素和精神风貌的鲜明标识。而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其文艺的生产力和影响力自然也应当随之而得到壮大与提升。这不仅是必然的,而且更是必须的。因为文艺如果不能与经济、社会、科技、外交等同步前进,同样形成巨大的辐射力和广阔的覆盖面,那就会使强国之路受到梗阻与壅塞。对于此,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早就断言:“一个只能出口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的国家,成不了世界大国。”而思想观念的形成和输出,则惟赖于文化创造和文艺作品的强大构建与强势推广。 正是在这一点上,我们既有着认知上的焦灼,同时又存在着事实上的短板。从总体上看,无论文化创造,抑或文化生产,我们都较以往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比如,我国人均文化事业费,东部地区已达到44.38元,中部地区也已达到21.26元。又如,即使是在农村,建有文化广场的行政村已占到26%,宽带的通达率也占到了27.7%。再如,2014年的海外“欢乐春节”活动,已首度辐射全球103个国家和地区的294座城市,共有500多项中国文化活动靓丽登场。特别是好莱坞大片睥睨国产电影的时代已渐次成为过往,2013年不仅全国拍片638部,而且以217.7亿元人民币的票房收入稳居世界电影市场第二。当然了,在文学创作方面,我们也自有不俗的表现。但从总体上看,特别是与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相比,文化前进的步幅仍旧是缓慢的和滞后的。迄今,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越来越多,而在文化的创造、生产和输出上,我们却仍落后于美国、日本、韩国等。公开数据显示,我国文化产业在GDP中的占比还不足4%,而美国、日本、印度的占比,却已分别为30%、12%和6%。要知道,文化产品的生产和输出,决不仅仅是与GDP增量有关,更重要的还在于它在本质上属于思想观念、审美取向、价值标准和意识形态等精神范畴。文化的外在形式,只是其借以传播和渗透价值观念、精神导向、意识认同等的躯壳与载体。事实上,这些年来西方世界正是通过精心打造和强力推销其新闻、影视、动漫、文学作品、艺术节目等,不绝如缕地将其价值观输送到世界各地,于潜移默化之中对输入国的受众产生深刻影响,促成受众对西方价值观的认同与服膺。相比较而言,面对美国大片、日本动漫、韩国电视剧等强势攻占中国文化市场的现实,我们却往往难有与之相对应、相抗衡、相争锋的文化产业和文化品牌。况且,人家高价“卖”进来的,都是有观念、有思想、有意蕴的文化产品。而我们无偿“送”出去的,则大都是一些纯艺术或纯技术的杂技、歌舞民间杂耍之类的节目。至于影视和小说之类富有思想内涵与精神向度的文化产品,虽然产量年年遽增,但却鲜有能够走红世界、名扬全球的大制作和硬品牌。素有“中国现当代文学首席翻译家”之称的葛浩文就说,虽然莫言获奖让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关注度有所提升,但中国文学却没有因此而变得更受世界欢迎。而据作家王安忆在国外的实际观察,也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这一点。王安忆说:“我去国外旅行,经常会跑到书店。但很少能看到中国文学作品的踪影,即使有也是被撂在一个不起眼的地方。由此我了解到中国文学的真实处境:尽管有那么多年的力推,但西方读者对中国文学的兴趣仍然是少而又少的。”至于影视作品,情况也大体如此。除了汉语圈国家对一些传统内容剧目的青睐外,西方世界则鲜有接受和赏识,这不啻与我们对一些美国大片的热捧形成鲜明对照。 于是,问题便出来了:在全球化语境之下,我们的文化究竟如何是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