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文学批评者应该回到历史的伦理现场,寻找作品中导致人物命运和事件发生的伦理因素,研究伦理秩序的变化及其引发的道德问题,从而从历史的角度对文本内容作出客观评价。 文学,即人学,人之伦理之学。伦者,秩序也,伦理,即宇宙万物之变化更替规律。中国古代素有“行为有伦万事和顺,万物有伦天地序达”的说法,诚为此理。人本为自然人,进入社会即成为社会人,故人之伦理亦为自然与人文之合璧。人之伦理,乃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关键符号。如果剥离伦理,人生无非吃喝拉撒睡、柴米油盐醋;但当加诸伦理时,人生则表现出喜怒哀乐愁、悲欢爱憎仇。如果剥离伦理,人生无非是坐立、行走、举止、动作、表情、姿势;但当加诸伦理时,人生则表现为文化、素养、心态、性情、气质、精神。可以说,伦理价值伴随着社会关系形成,伦理观念铸造着人格品质,伦理标准促使人们对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作出判断和选择。当代学者聂珍钊所提出的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正是通过对人之性别、年龄、地位、阶层、环境、场合具体细节的研究,研究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探讨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发现人之欢乐、愉悦、惊讶、赞许、厌恶、憎恨以及因此作出的伦理决断和选择。 “文学伦理学批评是一种从伦理视角认识文学的伦理本质和教诲功能,并在此基础上阅读、分析和阐释文学的批评方法。”文学伦理学在考察了古希腊以降中外文学批评史以后认为,文学在本质上是关于伦理的艺术,伦理的核心内容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所形成的伦理秩序以及维护此种秩序的道德规范,因而文学批评者应该回到历史的伦理现场,寻找作品中导致人物命运和事件发生的伦理因素,研究伦理秩序的变化及其引发的道德问题,从而从历史的角度对文本内容作出客观评价,从伦理的立场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层解读,为人类的文明进步提供经验和教诲。可以说,在西方本来只是作为一个广义概念存在的伦理批评,在文学伦理学批评中首次脱颖而出,破茧化蝶,正式形成一套有效实用的方法论,为文学领域从纵深层面剖析人文社会错综复杂的伦理关系,提供了一个极其重要的批评手段。 文学伦理学理论反对将文学单纯定义为“语言的艺术”或“审美的艺术”,相信文学的本质为伦理,即文学的产生源于人类伦理表达的需要,从人类伦理观念的文本转换而来,其动力来源于人类共享道德经验的渴望:“在具体的文学作品中,伦理的核心内容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形成的被接受和认可的伦理秩序,以及在这种秩序的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观念和维护这种秩序的各种规范。文学的任务就是描写这种伦理秩序的变化及其变化所引发的道德问题和导致的结果,为人类的文明进步提供经验和教诲。文学伦理学批评从本质上阐释文学的伦理特性,从伦理的视角解释文学中描写的不同生活现象及其存在的道德原因,并对其作出价值判断。”(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基本理论和术语》,《外国文学研究》2010年第1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