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如何处理文艺与市场的关系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艺术报》 孔许友 参加讨论

    增强文艺作品的社会效益,与摆正文艺与市场的关系,说到底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处理好这个问题,需要不断完善相关制度,需要创作者、政府主管部门、媒体以及评论和研究界等各方面的努力以及相互之间的有效对话和通力配合。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全文发布,全国文艺界再度掀起学习《讲话》精神的热潮。
    《讲话》中关于文艺与市场关系的表述,尤其是“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的说法引起了普遍热议。大家纷纷撰文热烈支持《讲话》的倡导,批判当前文艺生产中存在的“但闻铜臭,不见操守;只管捞钱,不顾嘴脸;惟瞻票房,不扪良心”的乱象。文艺与市场关系的扭曲,或者说某些文艺作品与市场的低俗化共谋,并非一种孤立或自因的现象,而是一种社会意识的表征,其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甚至是整个现代性负面效应的一种呈现。就利益取向对建构公民德性的阻力而言,它不是中国才有的特殊现象,与市场形成低俗化共谋的也远不仅仅只有文艺。因此,纠正——或者哪怕是尽可能减少——这种扭曲关系,必定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批判固然是必要的,但仅仅停留于表象的批判,并不能起到太多实质的作用。一些低劣作品的创作者“一边挨骂,一边还挣着大钱”的现象是值得深思的。批判的声音有时仅仅作为一种消费的体验被裹挟进消费主义的漩涡之中,消失于无形。
    在理解文艺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上,《讲话》提出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观点。大量文章以《讲话》的这一表述为依据,指出真正的文艺精品不会在市场方面输于媚俗的低劣作品,同时举出了一些精品力作在票房上取得成功的实例。好的作品不会没有市场,笔者并不否认这一点。不过,《讲话》暗含更深一个层次的思考,即针对理想情形与现实情形的区分。《讲话》说:“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许多文章有意无意忽略了“最好”二字。明白理想的情形无疑是重要的,不明白理想的情形,我们就失去了评判现状的根本标准和努力的方向。但理想的情形并不能取代现实的情形。由于种种条件的制约,现实情形与理想情形等同的几率很小,即使等同也难以成为常态。因此,我们不仅要明白理想的情形,也要深入研究制约现实情形的条件和因素。《讲话》并没有只提理想情形而忽略现实情形,因为《讲话》在看待文艺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时首先指出的是:“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此处“好的”与《讲话》下文“最好的”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下文是对理想情形的描述,而此处(“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则是针对现实情形的最基本要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固然也是对现实情形中“好的作品”的要求,但它是基于理想情形的标准而提出的要求,并非对现实情形的最基本要求。如果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只能无条件地相统一,如果不承认现实条件下两者可能存在的龃龉关系,那么强调“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也就失去了意义。现实的情形有时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因此,不仅要明白鱼和熊掌兼得的好处,更重要的是正确把握鱼和熊掌孰先孰后的关系。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社会生活的其它诸多领域,比如处理经济建设和保护环境的关系问题。权衡同样具有正当性的不同导向的先后关系往往是体现政治技艺的关键环节,它需要政治决断的智慧和勇气。在判断文艺作品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孰先孰后这个问题上,《讲话》的立场是鲜明的。就现实的情形而言,“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应该以“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为前提。《讲话》为何在描述了“好的作品”之后,紧接着指出“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这句话不是为了强调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相统一,而恰恰是针对当前文艺生产在把何者放在首位的问题上的迷失。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