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吴沂澐:从著述观念看曹魏文学发展(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吴沂澐 参加讨论

    当文学之士普遍获得拔擢而逐渐在政治中取得一席之地时,经学在政治、社会文化的独尊地位开始松动,文学进入文化结构,不再是“雕虫小技”,而是可以展现才学、表达思想的流行文化;文士不再是“俳优之流”,而是具有一定政治势力与社会地位的群体。虽然邺下集团的形成到七子俱逝不过六年(建安十六年至二十二年),但邺下文学集团的形成,代表文人可借由文学获得与儒士相比肩的政治地位,是使天下文人望风附归的引领性存在;邺下文人集团的消亡,则表示因文而显的象征性典范的殒落。其起讫是文学历史的转折点,标志文人及文学地位的上升,推动文学独立的进程,更开启魏晋六朝“集游为文”的群体性文学活动形态。
    其二,显示文学批评始于书信。文人因伤悼逝者,在往来书信间常评骘其人其作,反映当时“衡文论艺”的文学风尚,此为文学批评的发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九五《诗文评类序》曰:“建安黄初,体裁渐备。故论文之说出焉,《典论》其首也。” 四库馆臣认为文学评论观点始于建安,并以曹丕《典论》为该类书籍之首。在《与吴质书》中,曹丕评议建安六子的文风特色,他先述对作家的自觉认识,继而论其所善文体,突出文质相称的要求,与《典论·论文》中强调文学创作与作家才性之关系的叙述相同,即在通过对他人文学作品及写作风格的评议间,建构并完善自己的文学主张。
    曹植《与杨祖德书》中对建安六子的评议,恰与曹丕相反,认为“以孔璋之才,不闲于辞赋,而多自谓能与司马长卿同风,譬画虎不成反为狗也,前书嘲之,反作论盛道仆赞其文”。而极力称赞丁廙文章,并叙述二人相互切磋指正的正向情况,继而点出当时“文人相轻”的陋习。
    从书信中的文学批评可见,时人开始出现品论文体的风气,自觉地从文学本身的特征来理解文学作品。这并不代表经学的退化,诸如建安七子与三曹皆深受儒家文化熏陶,但在作品中表现的文学思想,或是关于“文章”写作的讨论,并未像汉儒大量使用经训讽谕,积极地将“文”纳入经学体系。相反,由于经学思想已内化至其文学作品之中,而自觉地向其归属,无须执着于引经据典,而是聚焦于写作风格、技巧及展现作家独特品行等“作文”的问题上。因此,书信中的文学批评并非为了讨伐作品或文人而出现,而是为了推崇文学从而形塑一可供模仿、比附的最高原则与理想。
    其三,推动文集编纂的流行。面对亲友短时间内先后亡故的震撼,生年苦短的焦虑促使文人再度反思立功的可行性与立言的迫切性。若文章可以济世、传世,何苦将时间消磨于犹未可知的建功立业之上?而已丧亡的故人,又该如何使其不被淹没于历史长河之中?曹丕认为,使已故文人“可复道”的方法即是“都为一集”。“都”为总括之意,意指收集七子之文并为其编集,此“集”显然代表“文集”之意。汉代时已有“文集”的编纂,如《诗赋略》中个人作品的结集定本,或是史书中文人列传的作品纪录。特别是章帝下令集览刘苍作品、丁氏集班昭作品为《大家赞》等集览文稿的行为,反映了当时文学已逐渐走向文本化的趋势,皆已不同程度地表现“集”的性质,但大多是基于文献整理、以防作品零散的目的。
    曹丕编纂七子文集则是基于“著述传世”企图,在《与吴质书》中曹丕言及徐干,以其著《中论》成一家之言而“使此子为不朽”,余者虽善文辞,却无著作传世,故曹丕辑存七子文学作品,使其成为“可道者”,通过文集延续其人的在世价值,弥补人生的短暂,这是《典论·论文》中强调“翰墨”与“篇籍”皆可实现著述不朽观念的落实。文集不仅是对文人生命价值的肯定,也是肯定文人可以透过文学表现生命价值的证据。借由文集实现个体生命的永恒性,而摆脱时间、空间的局限。
    曹魏“文集”和汉代“文集”最大的不同在于编集者的主观意识,涉及对文学价值的肯定、文学体裁与风格的认识,以及作者个体价值的强调。西汉已有“集览”的行为及编订目录的惯例,主要是校理国家藏书或汇集他人遗作,文人文章辑录为一编虽于史有征,其形制仍以篇计,不以集名书,仅文体稍增。而曹丕《典论·论文》《与吴质书》的写作目的在于凸显文人与作品互为表里的关系,作品体现才性,观其文,见其人,使文集“可复道”文人。其纂建安七子文集,既是文人著述观念成熟的实践,也是透过官方力量推动新的文化流行。此种文化流行并非指汇集个人文章为一编的行为,而是以“集”作为汇聚个人文章为一编的新指称,引导“以集名书”的编纂趋势。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中文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