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新世纪以来的诺贝尔文学奖之我见(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作家网 newdu 参加讨论

    这些作家所涉及的极具个性的问题,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又都是带有人类普遍性的问题,其背后都是强烈的理想倾向在支撑。百余年中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虽然说不上个个都是当年世界文坛上屹立于最高峰的作家,但应该说,每一位都是在水准线以上的。
    不过,每年在确定获奖作家时,文学已不是诺贝尔文学奖评委考虑的惟一因素。比如,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一定考虑到国别、地域的分布应该尽量广一点。进入21世纪以来的15年里,为自己的国家第一次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就有6位,分别是匈牙利的伊姆雷·凯尔泰斯,奥地利的耶利内克、土耳其的奥尔罕·帕慕克、秘鲁的巴尔加斯·略萨、中国的莫言、加拿大的艾丽斯·门罗。
    在后现代的多元文化主义浪潮中,原先处于受忽视的边缘地位的弱小势力受到了重视,从边缘向中心运动。这种现象在诺贝尔文学奖中也得到了明显的反映。专注于戏剧、诗歌、短篇小说等近些年来不大受普通读者或评论界、学术界重视的体裁的作家,也得到了应有的肯定和重视。今年,诺奖又颁给了以非虚构写作为主的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再者,女性作家受到了格外的重视,进入21世纪后,已有5位获奖。 在创作理念上,诺奖则推崇反专制、反极权、反独裁、反暴力、反暴政、反恐怖,推崇民主、自由、博爱,不同国家、民族、人种、文化平等共处的价值观。
    文学艺术贵在具有独特的个性,而独特的个性有时并不一定能较快地得到普遍的接受和认同,因此,成功地挖掘和发现具有独特的个性和价值的杰出作家,正是诺贝尔文学奖自身价值的体现,能证明诺贝尔文学奖“点石成金”的作用。
    瑞典学院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团成员由中老年语言学家、文学批评家、历史学家、作家、翻译家及一名律师组成。他们自有其特定的文学观、价值观,也自有其各方面的局限性。
    比如,对于用欧洲主要语言以外的语言创作的作家来说,要受到评委们的青睐,最好就要把他们的作品先译成瑞典语。再则,如何让杰出作家的作品进入评委视野也很重要。由于历史、地理和文化传统方面的原因,诺奖评委们对作品中的西方价值观较认同。从诺奖评委们对诺奖得主的选择上,仍然可以看出他们自觉或不自觉中透露出的“欧洲中心论”。 2002年和2004年,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问题情势处于严峻的关键时刻,诺贝尔文学奖分别授予身为犹太人的奥斯威辛的代言人伊姆雷·凯尔泰斯和身为捷克裔犹太人的父亲遭迫害经历的驱使而写作的耶利内克。尽管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们一再表示,只有文学价值,才是瑞典学院惟一的衡量标准,但仍然免不了有人怀疑这其中是否还有别的因素在起作用。
    诺贝尔文学奖百余年的历程尽管一直与各种各样的议论、争议和质疑相伴,也在一定程度上出现过偏差或失误,但不可否认的是,一年一度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奖无疑已成为当今世界文坛上最引人注目的、影响最大的文学活动。人们完全有理由一直满腔热情地期待一年一度的诺贝尔文学奖的盛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