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弘扬传统中建立文化自信 全球化导致的文化同质化现象往往会威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身份认同。如果一个国家不能坚守印刻着自身基因的独特文化之根,不能显示自身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差异性,就不能在全球化的滚滚浪潮中确证自己的文化身份。而一个国家确认文化身份的方式就是弘扬继承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彰显出自己的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的独特性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重要意义。 如果一种文化仅仅体现为抽象理念或者外在于自身的观念宣传,是很难让民众从内心真正认同的。只有那些有过切身感受和鲜活体验、从生活中生长出来的文化观念,才能让民众从情感上真正认同。我国民族众多,地域广阔,各个民族、各个地方都存在着丰富的具有民族风情和地域特色的民间文艺。这些民间文艺是根植于当地群众内心的,是群众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群众的思想和行为方式。每个民族的民间文化内涵既有自己民族的特殊性,又有中华民族的共同性。在各民族文化中,要积极提炼中华传统中具有普适性的精神内涵,让民众在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中产生共鸣,形成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增强中华文化认同。 弘扬传统文化的根本目的是要进行创造性转化,把具有永恒生命力、能够为当代社会提供思想助力的优秀文化精神传承下来,让传统文化活在人民的心中,化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文化素养和行为规范。民间文艺工作者要立足于民间文艺的特点和当代社会的变迁发展,利用活在群众生活中的民间文艺形式,创造出蕴含时代精神、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文艺作品,充分发掘民间文艺在弘扬传统文化和复兴中华文明方面的优势。 (作者系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