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站在时间的高岗,对当代乡村演变做出文学的回应——格非《望春风》作品研讨会发言摘编(8)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艺报 newdu 参加讨论

    
    梁 鸿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
    今天我们说的乡愁是与乡土的关系,与中国农业文明的关系以及乡土生活和未来的关系,这是特别重要的。前几年,人们在春节一窝蜂地谈归乡,谈回家,从时代话语来说,谈论“乡愁”“故乡”这些词,使人觉得似乎变成了一种自我标榜。但是从理论而言,乡愁还没有开始变质。《望春风》不是对乡村的挽歌,而是一部包含了现代思想的作品,即使也有怀旧,即使也有颓败,也并非是只在实在生活意义上的颓败的书写。这种颓败是人类精神里边非常永恒的东西,人类就是在不断地失去,不断地建构,其实乡村也是一样的。当我们再看儒里赵村的时候,会发现它的变迁中蕴含着更大的丧失,虽然这个丧失包含中国独特的东西。
    《望春风》让我思考,我们在什么意义上把乡村、乡土、乡愁纳入到未来的生活序列里边,或者说我想用一个词叫“基因”来表述。我们把所谓的过去,所谓的那些正在消失的东西,作为一个基因,包容在未来的生活里边,就像我们今天谈希腊精神一样,希腊精神不是一个古老的命题,它实际上是现代的,它包含我们现代性的一种。
    李云雷 (《文艺报》新闻部主任):
    格非的创作能抓住变化,很有历史感和历史意识。现代文学史上的乡愁,核心的问题就是,他们自己变了,而故乡没有变。在格非这儿是不一样的,自己也变了,故乡变得更厉害,这个可能是当代文学跟现代文学不一样的经验。中国社会,包括我们每一个置身其中的人,可能都在发生很大的变化,同时我们想象中的乡村,也不再是鲁迅笔下不变的故乡了。所以我们现在都在经历着这样一个历程,格非用这样的独特角度把它写出来,确实提供了一个跟以前不一样的、一种现代性的经验。格非处理的乡愁的变化,是相对以前的变化来说,更大的变化,我们现在农村本身的消失、农耕文明的消失比以前更加严重。《望春风》让我们看到,文学不光是面对乡村,也是面对中国的问题;作为一个文学人,在巨大的变化面前,能做的是把变化之中不同人的经验和情感,尤其是内心面对历史的沧桑和百感交集的感觉,用作品表达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这部作品很快会成为经典化的作品。
    杨庆祥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我从文化的崩塌和重建的角度来解读《望春风》。格非从“江南三部曲”开始,就一直处理最根本性的问题——文化的重建,这在《望春风》里落实到了具体的层面。《望春风》开篇的场景描写带有强烈的寓言性质。我以前特别看重格非的《春尽江南》和《隐身衣》,但是《望春风》里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故事结构相对更加丰满:一个《红楼梦》式的人物在农村里存在,格非还写出了它背后顽强的韧性,它在某种程度上,还会在另外一些生命里被延续下去,到某一时刻春风又来一次,文化的东西重新生长出来。在这个意义上,格非的写作呼应了中国最伟大的文学。通过格非的书写,文化的东西全部扩散,我们把它作为一种记忆,然后继承下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