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文艺作品如何反映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人民日报 陈新华 邹仕杰 参加讨论

    个体与整体的关系
    深思制度 精思文化
    有研究者提出,文艺作品反映党风廉政建设,要处理好刻画个体行为与制度整体的关系。
    我们要以对制度和文化的思考克服人物脸谱化的弊病。脸谱化由于对人性和现实的复杂性缺乏理解和表现,难以引发共鸣。这些年人们常说不倦的《亮剑》主人公李云龙形象的塑造,给我们以正面启示。有评论家指出,李云龙这个形象之所以深入人心,在于作家都梁生动地表现了具有男性魅力的打不死的铁胆英雄、真正的精神英雄。这样的立体形象,背后是对制度变迁的深刻思考。从唯物辩证的角度看,正面多一点还是反面多一点,不是评价一个文艺形象是否成功的标志。我们在塑造一个人物时,唯有在深刻思考的支撑下,才能全面而深入地认识人物,真实而立体地反映人物,进而赋之以感染力。
    文艺作品如何才能完美地把制度性思考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是关键命题。京剧《铡美案》里,包拯冒着生命危险,将犯下大罪的驸马爷陈世美绳之以法。一些年轻司法工作者看了此剧却不禁问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需要冒着生命危险才能守住司法正义以及为官做人的道德底线,有几个人会像包拯那样义无反顾呢?有研究者认为,在这方面,电视剧《北平无战事》达到了一个新高度。这部电视剧以解放战争后期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和反腐败斗争为背景,提出在腐败横行的社会里,改革还能不能推行,改革还有没有意义。这部作品不仅是回看历史风云,对于处于改革和反腐败斗争中的今天也有启示:腐败与改革赛跑,反腐败就是要为改革赢得时间;如果输掉了改革,就只能坐等国家被腐败拖垮。
    我们还要善于从文化层面思考。文化自信是“三个自信”的总源头。从文化层面着力,筑起价值观的防线,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方面。王岐山同志就曾指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些就是中华文化的DNA,渗透到中华民族每一个子孙的骨髓里。”社会问题的产生与文化DNA的变异有关。当前社会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一些人价值观缺失,观念没有善恶,行为没有底线。这方面的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难以顺利推进。而纠正扭曲的社会心态,最根本的还是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在此方面,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话剧《这是最后的斗争》正因其融入了创作者在文化与价值观层面的深入观察和思考,才使其超越了一般批判现实主义作品的窠臼,获得了观众的肯定。我们在创作反映党风廉政建设的作品时,一定要融入文化思考,像习近平同志所强调的那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