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令作为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据西汉刘向《说苑·善说》记载:“魏文侯与大夫饮酒,使公乘不仁为觞政,曰:‘饮若不釂,为浮大白。’”魏文侯是战国时魏国的建立者,公元前445—前396年在位。盛满酒的杯子称觞。觞政亦称觞令,即酒令。釂,意思是饮尽杯中的酒。浮,罚。大白,大酒杯。魏文侯不但指定公乘不仁为令官,而且规定“谁不把杯中的酒饮尽,就罚他喝一大杯”。可见,酒宴上行酒令至少有2400多年的历史。 唐朝文士或以呼庐为令,白居易诗“醉翻衫袖抛小令,笑掷骰盆呼大采”是也;或以经史为令,白居易诗“闲征雅令穷经史”是也。连白居易那样的饱学之士,行酒令也要搜索枯肠,遍寻记忆中儒家经典、历史书籍中的精彩句子,唐代文人酒令之难度可谓大矣。 去年,曾在报纸上看到一篇《行酒令,拼的是才力》的文章,说的是明朝国子监祭酒陈询因得罪权贵而贬官。在同僚们为他饯行的宴会上,陈询先行酒令曰:“轟字三个车,余斗字成斜。车车车,远上寒山石径斜。”一同僚曰:“品字三个口,水酉字成酒。口口口,劝君更尽一杯酒。”陈询及其同僚的酒令,头两句用拆字格,第三句叠字,第四句移用前人现成的诗句。“远上寒山石径斜”是杜牧《山行》诗的第一句,“劝君更尽一杯酒”是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第三句。 这种形式的酒令可以追溯到北宋。据宋人庄季裕《鸡肋编》卷下记载:“黄鲁直(庭坚)在众会作一酒令云:‘虱去乙为虫,添几却是风。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坐客莫能答。他日,人以告东坡。坡应声曰:‘江去水为工,添糸既是红。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虽创意为妙,而敏捷过之。” 黄庭坚的酒令,头两句用拆字手法,第三句用顶针格,头字“风”顶第二句尾字“风”。后两句将唐人现成诗句移入酒令,“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是杜荀鹤《春宫怨》中的第五、第六句,又妙在同时满足了顶针的要求。此酒令带有开创性,众人见所未见,闻所未闻,所以都答不出来,日后才由苏轼随口答出。苏轼的酒令,头两句采用的也是拆字手法,第三句用顶针格,后两句也是将唐人的现成诗句移入己作,“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是张祜《观徐州李司空猎》中的第三、第四句。而反应之快,人所不及。所以,庄季裕称赞黄鲁直的酒令“创意为妙”,苏东坡的酒令“敏捷过之”。两则酒令显示了黄、苏二人过人的才华和敏捷的才思。 清人尤其喜欢行酒令。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曰:“余素爱客,小酌必行令。”清人行酒令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比如,有的酒令规定每个人说出的诗句、词句、对联中的句子,任何字都不许带口字旁或者其他的某个偏旁,等等。 《红楼梦》中描写酒令的场景不止一处。如第四十回:“鸳鸯道:‘如今我说骨牌副儿,从老太太起,顺领下去,到刘姥姥止。无论诗词歌赋,成语俗语,比上一句,都要合韵。错了的罚一杯。’”骨牌又称牙牌,各种成套点色都有名称。鸳鸯借牙牌成套点色的名称行酒令。鸳鸯道:“有了一副了。左边是张天。”贾母道:“头上有青天。”鸳鸯道:“当中是个五合六。”贾母道:“六桥梅花香彻骨。”鸳鸯道:“剩了一张六合幺。”贾母道:“一轮红日出云霄。”鸳鸯道:“凑成却是个蓬头鬼。”贾母道:“这鬼抱住钟馗腿。”说完,贾母饮了一杯。“天”和“天”合韵,“骨”和“六”合韵,“霄”和“幺”合韵,“腿”和“鬼”合韵。贾母达到了令官鸳鸯的要求,所以只喝酒,不罚酒。 再如《红楼梦》(第二十八回):“宝玉笑道:‘我先喝一大海,发一个新令,有不遵者,连罚十大海。’宝玉拿起海来,一气饮尽。说道:‘如今要说悲、愁、喜、乐四个字,却要说出女儿来,还要注明这四个字的原故。说完了,喝门杯,酒面要唱一个新鲜曲子,酒底要席上生风一样东西——或古诗、旧对、四书、五经、成语’。” 海指大酒杯。门杯指酒席上各人面前的一杯酒,也叫门前酒,区别于行酒令时的罚酒。 宝玉说道:“女儿悲,青春已大守空闺。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女儿喜,对镜晨妆颜色美。女儿乐,秋千架上春衫薄。”宝玉唱道:“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波噎满喉,照不尽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宝玉饮了门杯,便拈起一片梨来,说道:“雨打梨花深闭门。”完了令。这样的酒令,比鸳鸯她们的酒令难多了,简直就是一种文学创作,蒋玉函等人还能勉强达到要求,薛蟠那种人就只能说些粗话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