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开阔文化视野 推进批评创新——文学理论家张炯访谈(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艺报 丛子钰 参加讨论

    文学批评何为
    文学批评如何创新创造的问题,是张炯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他认为,文学批评要结合中国当前的创作和批评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的系列重要讲话,是对于新时期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文艺实践的总结,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跟中国实践的结合,是一个里程碑。同时,我们要尊重中国古代文论的优秀传统,有些成体系的,像《文心雕龙》,也有些不成体系,像一些诗话、词话,其中有很多精辟的观点。对它们的继承既要跟中国的文艺实践结合,还得进一步地整理和批判,吸收到我们的文艺实践中。
    张炯认为,文学批评学术性比较强,批评水平要提高,同批评家的思想高度、艺术鉴赏高度、学术视野的宽度密切相关。他说:“上世纪60年代初,周扬先生曾经找我们几个年轻同志谈话,说他们这代人读书不如鲁迅、郭沫若多。因为要搞革命,没时间读书。‘你们这一代现在有时间读书要多读书,这样才能从你们中间产生大的学者。’可惜谈话之后我们下农村,只能通过广闻博见来提高自己的水平。所以,新一代的批评家要想在文学批评上有所创新,必须坚持不懈地拓展视野。”
    “我们的民族有着旺盛的文化创造力。我们民族的文化自信就建立在对文化传统的认识上。对于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怎么样坚持文化自信,值得不断思索。”张炯提到,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们对国内的文学创作成就不自信,对文学走出去的自信心也不是太足。但是,只要作家们用本民族的语言去描写本民族的生活,创造本民族的风格,真正创作出真善美的作品,那么世界各国的读者就会承认你。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一味学西方的东西,人家会觉得自己就有,不觉得新鲜。他尊重的恰好是属于你本民族的东西,因为它们可以丰富世界文学。这一点中国作家完全可以做到。莫言笔下的高密、贾平凹笔下的商州、王安忆笔下的上海、张炜笔下的山东、李佩甫笔下的河南,都很有特色,他们的作品都可以翻译到国外去。所以中国作家应该感到自信,中国文学已经走向世界,还会继续走向世界。
    对于新媒体批评、非虚构写作、网络文学等相对比较新的文学现象,张炯借用刘勰的话说,“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文学的内容和形式都是随着时代而变化的。但是,文学属于审美意识形态,它的本质没有变,是为了满足人民的审美需要才创造出来的。通过作品,人们能够更好认识现实生活,能够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能够从中得到审美的愉悦。对于这些新的文学现象,要用同样的尺度去衡量,具体作品具体分析。比如,有些作品很难说是虚构或是非虚构,像《三国演义》就是七实三虚,关键不在于它是虚构还是非虚构,而在于它是不是文学。网络文学的数量非常庞大,良莠不齐,但其中毕竟产生了一些优秀的作品。这也需要我们新一代的批评家去仔细甄别。(丛子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