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辨味与品诗:诗的八堂课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钱韧韧 参加讨论

    《诗的八堂课》(江弱水著,商务印书馆2017年1月版)一书,突出了世界诗歌视域下中国新诗的经典化生成与建构,为弘扬和发展中国新诗、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一条可资借鉴的路径。
    该书以专题形式分设八讲。第一讲谈诗的发生学,题为“博弈”;第二至四讲为诗歌的鉴赏论,分别从味觉、听觉和触觉角度谈“滋味”、“声文”、“肌理”;第五至八讲“玄思”、“情色”、“乡愁”、“死亡”涉及诗的主题。这些专题多来自于中国古典诗学的命名。王国维、钱锺书、朱光潜、梁宗岱、刘若愚等名家,均曾尝试以中国古典诗学话语来打通中西诗歌关隘。如何系统地梳理与研究这些诗学命题,协调均衡并重新架构其中的书写秩序,是形成中国诗学古今演变,建构新型现代诗学的首要之义。当然,传统诗学命题在现代人文语境中的再生能力,需要建立在现代诗学和文本阐释的有效性基础上。如“情色”、“乡愁”、“死亡”三讲更是现代视野中的命题。
    在世界文学空间寻找相应的契合点及阐释路径,有利于发掘中西诗学相融相通的美学据点。如“博弈”一讲,援引陆机、刘勰、王国维、顾随的文论,并结合柏拉图的迷狂说、贺拉斯《诗艺》、艾略特《批评的功能》等西方文论,将主灵感和主技艺的诗人分为博、弈两端。在“肌理”一讲中,作者比较了钱锺书、翁方纲和新批评派兰色姆、波尔蒂克等人的论述,认为构成肌理或texture的关键是字法和句法,要讲究缜密的品质,注重诗中字句关系的彼此照应。
    全书虽然较多引述古今中外的诗人诗作,但就文本细读而言,则更多关注新诗,特别是当代诗歌。外国诗多为旁证式概述,稍作细致分析的仅有莎士比亚、里尔克等人的诗作。古诗中则以李白、杜甫、苏东坡、李清照、辛弃疾等人诗作较多。新诗比重最大,在每讲的“有诗为证”篇里,均以新诗为细读对象,其中又以卞之琳、张枣的诗所占比重最大,其次为欧阳江河、郑愁予、卢卫平、朱朱、冯至等人的诗,重点分析了鲁迅的《野草》。作者不仅把新诗与古诗、外国诗放在同一平台上比较,更着力于中西诗歌之间的对话与交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