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研究更加多样化 中西就莎士比亚、汤显祖戏剧的引介与交流由来已久。1903年,林纾用文言文翻译了由英国散文作家查理士、兰姆姊弟改写的《莎士比亚故事集》;1907年,王国维以传记形式介绍了莎士比亚。据李伟民调查,新中国成立60多年间,中国曾以话剧、京剧、昆曲、川剧、越剧、黄梅戏等24个剧种排演过莎士比亚戏剧。“这在外国戏剧改编为中国戏曲中可谓是绝无仅有的特殊例子。”李伟民说。 西方对汤显祖剧作的翻译、引介则略晚,最早的英译本是1939年哈罗德·阿克顿选译的《牡丹亭·春香闹学》。20世纪90年代,英语国家运用西方文艺理论和方法对汤显祖及其戏剧研究作出了新的解读和阐释,研究进入了高峰,不同版本的《牡丹亭》多次到欧洲巡演,拥有越来越多的西方观众。 从学术研究来看,中国的莎士比亚研究也呈现出繁荣态势,出版的莎士比亚研究著作达100多种,作为莎士比亚研究刊物,《中国莎士比亚研究通讯》在学术界具有一定影响力。日前,《汤显祖集全编》、《汤显祖研究丛刊》已经推出。张玲介绍说,当前学术界对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比较研究的关注点更加多样化,包括两者的时代背景、创作成就、人文思想以及作品的主题、语言、人物形象等。参加过数次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比较研究研讨会的李伟民介绍说,很多成果都是从对方的视角重新观照自身的文化世界,探讨经典作家、作品人文关怀的当代价值。叶长海也认为,如果说汤显祖的戏剧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莎士比亚戏剧则是欧洲人文主义文学艺术的代表。二者在今天都面临着“自我”的进一步发掘以及“现代化”的问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