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之根(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作家网 鲁枢元 参加讨论

    中华文化与现代化
    “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条件”可以表现在许多方面,多年来我所关注的则是当代人类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自然环境的破坏与人的精神境界的滑坡,显然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已经成了现代社会的通病。这是由于启蒙理念的片面发展,割裂了自然与人的关系酿下的恶果。事实已经证明,世界性的现代化过程是一柄“双刃剑”,它在推动人类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已经带来太多的问题乃至灾难,尤其是生态灾难,也包括人类精神生态领域的灾难。
    在这种“新的时代条件”下,如何发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作用,我有一点不同的想法。即如“国学热”,一提倡导“国学”,许多人就希望把“国学”当做迅速推进现代化的灵丹妙药,使现代化的列车跑得更快。这其实是把国学研究简单化了。对于由启蒙理性开启的世界现代化进程,中华传统文化固然有积极推进的价值,例如当代新儒家冯友兰、钱穆们曾经努力发掘过的。但对于日益提速的现代化进程,中华传统文化也有“检讨”、“反思”、“矫正”、“平衡”的价值,即发现现代化进程中的偏颇,矫正现代化建设中的失误。在这方面,我们的传统文化或许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对于由启蒙理性开创的现代化的这柄“双刃剑”,也应该审时度势地采取“热处理”与“冷处理”两种不同的举措,从而使时代与社会得以健康、和谐的发展。
    现代化的发展往往以“向自然进军”为前导,这也正是当下生态灾难的源头。也正因为如此,当年被梁启超、陈寅恪誉为“自然主义诗人”的陶渊明,在现代化进程中却被当做一个“消极保守的右倾分子”。如今,当“自然生态”已经成了“现代化”最大的负面效应、新时代的重大问题时,陶诗中内在的精神、陶渊明人生中“低碳”的生存智慧也该重放光明了。
    老庄哲学与中华美学精神
    中国传统的精神文化,由《周易》分流出“儒”、“道”两家,一般认为,以孔孟为圣人的儒家更关注社会学、伦理学,以老庄为宗师的道家则对自然哲学与文艺美学有巨大贡献。前辈学者方东美指出:在中国传统的自然哲学与宇宙论中,就包括着普遍的审美价值与艺术价值,庄子所谓:“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就已“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深邃的灵性”。“中国人在成为思想家之前必须是艺术家,我们对事物的观察往往是先直透美的本质”,即便中国人的“哲学智慧”,差不多也总是在“艺术情操”中发展起来的。
    诗歌与哲理同根并生、宇宙精神与个体心灵相映开花的一个范例,我认为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一生的成就,更多的是汲取了老庄哲学的精华。我曾经仔细地推敲过诗人陶渊明的名和字——陶潜、陶渊明、陶元亮的含义。陶潜、陶渊明、陶元亮叫法不一,却不外乎相互映衬对照的两个方面:一是潜和渊,一是明和亮;一是幽暗,一是光明。陶渊明的名字就暗合着老庄哲学十分推重的“知白守黑”(见《老子》第二十八章和《庄子·天下篇》)。由启蒙理念开拓出的工业社会、科技时代,人们往往执于一端,只知白不知黑,只看重表面的光鲜而无视内在的蕴藏。表现在现代人的生存方式上,那就是重物质,不重精神;讲科学,不讲信仰;讲手段,不讲道德;只想消费,不肯俭朴;只求升迁,不愿隐退;只顾眼前,不管未来;偏爱包装而忽略内在的品质。
    中华美学精神的和谐是人与天地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的身与心的和谐。就像大自然中白昼与黑夜的相交、相守一样,“知白守黑”意味着事物整体的、内在的和谐发展。这既是哲学的认知,也是美学的体验。“知白守黑”运用到宏观的国家治理上,农村与城市也可以看做一阴一阳、一柔一刚、一弱一强、一暗一亮。由钢筋水泥构筑的城市,总不能取代溪流环绕、草木繁茂的乡村;城市里昼夜通明的灯火,也不能替代乡村的星空与月夜。高度城市文明不但不应该取缔乡村文明,良好的城市生态反而应当依附、守护在良好的乡村生态之中。将其运用到国民素质的个人修养方面,还以陶渊明为例,这位伟大的诗人正是深谙“知白守黑”的哲理与美学,所以才能够在穷通、荣辱、贫富、显隐以及生死、醒醉、古今、言意之间委运化迁、遂顺自然、身心和谐、意态从容。由此,以往总是被错误认为“消极避世”的老庄哲学是完全可以用于维护与弘扬一个健康社会的核心价值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