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不可能完全脱离政治 但是,文艺又不能完全脱离政治。邓小平指出:“我们坚持‘双百’方针和‘三不’主义,不继续提文艺从属于政治这样的口号,因为这个口号容易成为对文艺横加干涉的理论根据,长期的实践证明它对文艺的发展利少害多。但是,这当然不是说文艺可以脱离政治。文艺是不可能脱离政治的。” 如果我们结合中外文学史来理解,就会认识到邓小平的这一论断的深刻和正确。一方面文艺和政治作为两种社会现象,本质上并不相同,因而不能说文艺从属于政治。这主要表现在: 文艺与政治的结构、性质、功能都不同。政治的结构虽有思想观点的层次和物质实体的层次,落实在人们的行动上,其关键是强制性的政治权力。政治的目的在于遵循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建立一定的制度并通过暴力和非暴力的手段去平衡各方的利益,以保持社会的稳定运行或促使社会的更新。而文艺的结构包括创作、传播与接受,虽也有思想观点和物质实体的层次,但它不存在强制性的权力(即使有人认为文学存在着语言的霸权,毕竟也与政治权力有原则的区别),文艺主要通过作品的个别制作和一定范围的传播,吸引人们去欣赏,使人们通过作品所创造的真善美的艺术世界得到精神的怡悦和陶冶,优化人们的思想与情感,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身的世界和应有的理想的人际关系。 而文学与政治的紧密联系则表现在,政治与文艺都受一定思想观点的支配,而且两者隐含的思想观点都源于一定时代的社会经济基础。在政治和文学行为背后,除了政治观点,还有法律、道德、宗教、哲学等观点都产生程度不同的制约。从历史上考察,文艺与政治是相互影响的。文艺所以难于完全脱离政治,原因是:(一)每个人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中,他的经济地位,他所接受的思想教育,以及他的具体人际关系,都会使他产生一定的政治观点和立场。作家艺术家也不例外。这样的立场和观点一定会不同程度地、或明或隐地表现在他的作品中。例如巴尔扎克和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的思想局限,跟他们的世界观,包括政治立场和观点并非没有关系。巴尔扎克的《农民》虽然不得不描写资产阶级暴发户的胜利,他的同情却完全在贵族地主一边。托尔斯泰的《复活》描写地主少爷聂赫留道夫的卑鄙与忏悔,却只能止于宣扬道德的自我完善,而不能从根本上指出当时俄国社会的正确政治出路。这两部小说虽不是政治小说,但由于作家的政治观点和立场的局限,其政治倾向性也是相当清楚的。即使有些作品在政治斗争中持中立态度,实际上体现的也是一种政治立场和观点。如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描写风花雪月的文学作品,表面是中立的,实际效果却为日本侵略者和汉奸政权粉饰太平,其政治倾向和作用并非不存在。(二)政治家的思想和行为往往影响到文艺。如毛泽东、周恩来对许多作家艺术家都有影响,包括思想影响和他们所制定的文艺政策的影响。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甚至使郭沫若觉得自己过去的作品都应该烧掉!这都是众所周知的。而有的文学家本身就是政治家,如毛泽东,他的政治历程和思想当然会直接影响他的诗词创作。历史上曹操、曹丕父子与建安七子的关系也是如此。(三)政治制度、权力机构和政治团体的影响。每个人生下来都要生活于一定的政治制度下,受到一定的政府的管理和政党的影响。作家也不可能例外。国家的各级政府作为控制社会的权力机构,它们都可以通过一定的制度、政策和法规、决议等去规范文艺创作。例如世界各国的政府都有“扫黄”的政策规定与相应的强制行动。而一些政党也力求通过文艺的形式宣传他的政见,扩大他的影响。这当然也会对相应的作家创作产生一定的推动和规约的作用。(四)政治斗争和运动的影响。阶级斗争一般都会表现为政治斗争,甚至掀起一定的政治运动。例如本世纪以来我国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运动、五四爱国运动、大革命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等,都是阶级斗争或民族斗争集中的表现。在这样的斗争和运动中,很少有作家艺术家能够不站在政治营垒的这一边或那一边,并通过自己的作品表现一定的政治立场和思想情绪。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