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乾嘉学派”为何还被津津乐道——古籍整理对呵护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光明日报 杜羽 参加讨论

    越来越多的学者介入古籍整理
    尽管大众对古籍整理的认知有待普及,从事古籍整理也难以获得丰厚的物质回报,但徐俊发现,新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介入古籍整理。
    北京大学教授罗新是知名的历史学者。近些年,在撰写论文、专著的同时,他也负责着点校本《晋书》的修订任务,而且还主动进行北朝墓志、《十六国春秋》等基础典籍的整理工作。同为北京大学教授的李新峰,刚刚完成明代史料《纪事录》的笺证,就着手整理明代笔记《万历野获编》。
    “文史研究到了一定深度,就会发现很多基本典籍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整理,或者根本没有整理过。在这样的情况下,罗新、李新峰等学者从各自的领域开始了古籍整理工作。”徐俊说,这些学者从事古籍整理,往往不满足于一般的标点、校勘,而是要做深度的整理,“《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可以视为一个典型。这部书对马王堆汉墓简帛的缀合、注释,具有极高的学术含量。”
    学者为了学术而进入古籍整理领域,而出版社也希望通过古籍整理作品的出版引领学术的发展。
    “古籍整理出版,不仅是出版那些没有整理过的古籍,也不仅是简单地跟着学术热点转。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古籍整理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引领学术的作用。就像《甲骨文合集》推动甲骨文研究发展一样,一部古籍整理著作的出版,会让很多学者进入这个学术领域。”徐俊认为,应该通过学界与出版界的良性互动,让传统文化研究变得更为丰富和深入。
    怀揣“为往圣继绝学”的使命感
    古籍出版引领学术的责任,无疑落在了古籍编辑的肩上。宋云彬古籍整理奖对古籍编辑的奖掖,颇具深意。
    虽然只与林日波见过一次面,但上海书店出版社编审金良年对这位青年编辑印象深刻。
    “我写过一本古籍译注类的普及读物,此前已在某著名出版社出版并多次重印。凤凰出版社通过协商获得其主要部分的再版权,担任责编的就是当时入行未久的林日波。不久,他给我写信提出审读中发现的几个引用资料讹误。”根据林日波的来信,金良年重新核对了资料,找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虽然问题不多,但假如不是一一核对资料,是断然不能发现这些问题的。责编一本著名出版社已经加工过的重版书,还能一丝不苟地再度编辑加工,这使我对这位还未曾谋面的‘小编’刮目相看。”
    对于同事俞国林,中华书局总编辑顾青有着更为近距离的观察:在承担《顾颉刚全集》《全元诗》等重点或繁难项目之外,俞国林还亲自策划“近现代学人年谱长编”“近现代人物日记”等丛书,引起学界的重视,而其所编辑的《孟森著作集》《朱希祖文集》《容庚学术著作全集》《陈梦家著作集》,提出了近现代著名学者“著作集”的概念,广受认可。
    “一个古籍编辑,如果自己没做过古籍整理,就没有体察,不知深浅,拿捏不好分寸。俞国林利用业余时间,整理出版了《吕留良全集》《吕留良诗笺释》等著作,并且参与制定‘古籍整理规范’的行业标准。”顾青说,俞国林在编辑、策划、整理、制定规范等各个方面都卓有成绩,称得上一位称职的古籍编辑。
    保持着对古籍整理出版的敬畏,怀揣着“为往圣继绝学”的使命感,林日波继续享受着与整理者切磋琢磨、慎思明辨的点滴快乐;俞国林常想起多年前一位长者送给他的那副对联“弘扬古学非难事,重振中华赖后生”,筹划着一个2000万字的古籍整理项目。
    俞国林在颁奖典礼上宣布:为表达对宋云彬先生之敬重与对宋家人之敬佩,以个人名义向宋云彬古籍整理出版基金捐赠十万元。这是他此次获奖的全部奖金。
    (本报记者 杜羽)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