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孙绍振教授向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捐赠书刊787册。这是新世纪以来孙绍振第18次向学校图书馆捐书,累计册数约5000册。 孙绍振老师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执教半个多世纪,桃李满园,著作等身。他是福建师范大学最受学生欢迎和敬仰的教授之一,也是助力阅读的铁杆“孙行者”。每次,我到孙老师书斋接收他捐书时,他总感叹:“独读读,不如众读读。这些书不是没有价值,可惜岁月不饶人,我实在没空再读,还是让图书馆的读者共享吧。” 检索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收藏的孙绍振独著、编著或主编的图书条目共有63条147册。孙老师成名于《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一文,理论著作有《文学创作论》《演说经典之美》《文学解读基础》等十余部。20世纪80年代,基于审美价值观的视域,孙老师率先提出真善美三维“错位”的理论。他认为,事物与思想内部和外部的关系是交叉的,用之于文艺美学,不是真善美的统一,而是三者的“错位”。具体到形象,则不是主客观的二元对立统一,而是主观情感特征、客观对象特征和文学规范形式特征的三维结构。他的审美“错位”论成了他日后学术研究的支点和核心,在他中后期幽默学、文本解读学的研究中,得到反复的应用和验证,引起学界强烈关注。与孙老师长期共事的汪文顶教授在《孙绍振诗学思想研究文集·代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11月版)中如此评价孙老师的学术贡献:“如果说,当代中国文艺学界有个‘闽派’,那么在福建本土掌旗的无疑是我们的孙老师。他的学术影响早已超越区域,跨越两岸,位居前沿,走向世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张炯先生在《评孙绍振及其文艺观》一文中指出:“孙绍振是不断沿着与实践相结合的反思道路而取得丰硕学术成果的文艺理论家。”文中张炯对孙老师的三点治学思想给予充分肯定:“一是他认为中西学术对话,对西学也不盲目崇拜,取其有益于我者而用之;二是主张古今对话,对古人也不盲目崇拜,而要批判地继承;三是提倡与实践相结合,坚持文艺理论必须以不断发展的文艺实践来检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