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文学发展过程中屡屡出现诸如新新闻小说、纪实文学以及泛文学、杂文学、大文学等概念,但都只不过是文学发展过程中的小插曲而已,从来就没有形成气候,也从未影响文学向前发展的总的趋势。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问题是在文学概念已经为大家所共识、所熟悉、所掌握的今天,为什么要人为地提出并运用与通常的文学概念相左的概念呢?为什么一定要倒退一步甚至几步呢?难道不提出不运用这样的概念就不能讨论生态文学吗?就是保守、就是固步自封、就是不创新、就是不与时俱进吗? 试想,如果我们都同意并运用上述概念,或者有相当一部分论者同意并运用上述概念,那么,今后的文学领域该是一种怎样的情形呢?文学理论学科该怎么界定和确立?文学创作该如何进行?文学史该怎样编写?文学研究该怎么样着手?以生态文学为例,假若你用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影视剧本写生态文学,我用消息、新闻、专题报道写生态文学,他用小结、总结、心得、体会写生态文学,在你我他之外还有人用社论、广告、标语口号、微博、微信、路牌、指示牌或者其他什么形式写生态文学;你分析人民币图像上的生态叙事,我分析公交卡、银行卡、购物卡、优惠卡、贵宾卡上的生态叙事,他分析身份证、工作证、学生证、通行证、驾驶证、房产证、教师资格证、复员军人证、退休证、老年证、护照上的生态叙事(所有这些所谓的生态叙事与文学又有多少关系呢?)……到头来生态文学岂不是一片乱象吗?如果生态文学之外的其他所有文学都如法炮制,文学界岂不也是一片乱象吗? 学术研究、理论探讨,首先要把概念弄清楚,定准确,不然要么是自说自话,要么是各说各的,难以展开学术对话和学术交流。学术研究是非常严肃的事情,对所研究的论题要搞清楚它的来龙去脉以及它的历史和现状,不能像某些家庭主妇那样,到了冬天把压在箱底多年的陈旧的棉衣拿出来晒一晒或者翻新翻新就可以穿在身上过冬御寒了,换汤不换药不行。同时,学术界应该形成这样一种共识,即一旦出现某些不利于学术研究的苗头,就应该及时地展开讨论,不要使那些可能产生误导、造成混乱、混淆视听的见解蔓延开去。它们一旦蔓延开去,到时候再来纠偏或改正就比较困难,学术研究也要走不少的弯路。这样的教训在很多方面很多领域都出现过,我们应该记取已有的教训。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