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中国文明可以照亮人的生命(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作家网 于坚 大解 李浩 参加讨论

    写作的关键在于是否能“招魂”
    李 浩:西方文化对我的滋养和影响可能更大一些,但于坚老师的谈话对我触动很大。我想作家、诗人成为招魂者的愿望是一致的,但面对同质化、碎片化是不可避免的,在这种情况下作家、诗人该如何招魂和重建家园?您是如何思考以及在写作中实践的?
    于 坚:我从十八九岁开始写东西,这么多年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在写作。每个阶段得出来的结论是不一样的。这个阶段得出来了结论,我的写作就非常有力量。过一段时间感到空虚迷惑,我会又想为什么写作。我认为一定要问这个问题,不然写作就成了为谋生挣稿费而已。我可能是一个比较有野心的人,从小读那些大师的作品,还要讲给别人听。我认为我形成了一个基本的世界观,写作是一个宗教性的使命,不是为了在当下实现什么,而是文字要刻于金石。歌德回忆法国大革命说,法国大革命是他的遗产。这句话照亮了我。你不能只看到一种价值观,作家、诗人要有对时代的宽容,不要只看到一个时代对个人生命的影响,而要看到永恒不变的东西。比如,你怎么找到这个时代的“盐”,这是不断思考这个时代的结果。现在我非常迷惘,对我过去的写作持有怀疑的态度,因为我感觉那个“盐”不在了。能感受到那个“盐”在哪里,是作家的功夫,你要看穿时代迷雾。我是一直抓住语言不放,作家、诗人靠的就是语言。当然,这也是不断变化的过程,比如80年代各种西方主义进来,比如罗布-格里耶、卡夫卡,你会受到影响。有一段时间我喜欢罗布-格里耶,但后来发现他的语言没有“盐”,只是形式而已。我多次去法国,那里的人认为最伟大的作家还是巴尔扎克,罗布-格里耶只是时代性作家。杜甫说“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李白说“金玉如来是后身”,这些人年轻的时候就想着让文字传世的。我的野心,就是写就经典。我今天的困惑是,如果你是李白,你的文字还可以传诸千秋吗?古往今来这是理所当然的,只要你写得好就会传下去。但当下,传播方式多种多样,五千年古典文学中的世界观变了,这是卡夫卡都没有想过的问题,他不知道现代主义给文明带来了怎样的冲击。
    我把自己定义为文人,而不是诗人或小说家。古代文人就是写一切,写作的目的是为天地立心,就是与神的对话。别人读你的作品获得安心,读你的作品就是烧香。你写作就如同出家,你愿意抛弃很多东西。苏东坡从四川到开封参加科举,考官就是欧阳修。应考的人是大师,出题的人也是大师,惺惺相惜,那个时代是中国文明的黄金时代。皇帝也写诗,也是一流的批评家,还要求教于大诗人,可想那个时代的文学修养达到了什么程度。苏东坡写的诗一流,散文一流,书法一流,而且做事情也是一流的,做东坡肉也是一流的(笑)。孔子说诗可以兴、观、群、怨,这就是“文”的能量。为什么我又写诗又写散文,还摄影、拍纪录片,我认为都是“文”。只要能招魂,应该最大限度地利用现代媒体,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与人发生最直接的关系。
    另外,就是不能执著于一个观念。“第三代人”在那个年代是非常先锋的,但这个先锋已经被观念化了。苏轼说写作要随物赋形,先锋也可以是朝向后面的,向中国历史传统致敬。他们说我腐朽了,我说不是腐朽了,在今天这样没有一根雕梁画栋的城市,你再歌颂雕梁画栋,你是先锋还是腐朽?在这个地方你如果还像马里内蒂的未来主义那样,歌颂未来,歌颂机器,太腐朽了。他没法超越卡夫卡是因为卡夫卡除了独特的话语方式,还有他的世界观。与马里内蒂们的不同,卡夫卡是从东方思想汲取源泉,他非常喜欢中国。年轻时我读不懂他写的东西,今天我非常喜欢,完全置身于卡夫卡所厌恶的世界之中,完全商业化的社会,把人置于很小的空间里面,你就会明白人为什么变成了甲壳虫。不断地写作,不断地改变,关键是能不能招魂。
    (卫玮、天岚根据录音整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