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新时期西藏文学的繁荣兴盛也带动了西藏当代文学的研究。八九十年代活跃的文学评论家有李佳俊、张隆高、廖东凡、徐明旭等。他们热情关注西藏作家的创作,积极撰文开展文学批评,使创作与研究相互砥砺、共同发展,营造出良好的文学生态环境。西藏文学创作的繁荣和理论的与时俱进也带动了西藏文学史的写作,2014年,西藏文联与西藏民族学院启动了合作项目《西藏当代文学史》。 新时期以来,西藏文联专门成立了文学翻译工作委员会,统筹文学翻译工作,积极开展国内外优秀文学作品与区内民族作家藏文作品的互译工作。30多年来,成就了一批优秀的翻译家,如次多、平措扎西、班丹、克珠群佩等,他们的译作为西藏母语创作注入了新的元素。 作家们的勤奋创作换来了累累硕果,新时期以来,西藏有30多位作家、20多部(篇)作品在国家知名的文学评奖中获奖。其中马丽华的长篇文化散文《藏北游历》获得首届郭枫文学奖;李佳俊的文学评论集《文学,民族的形象》获得首届当代民族文学研究成果奖;扎西达娃的《西藏,系在皮绳扣上的魂》获得中国作协第八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加央西热的《西藏最后的驮队》获得第三届鲁迅文学奖报告文学奖;次仁罗布的《放生羊》获得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杨年华的报告文学《国旗阿妈啦》获得第十二届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奖;央珍、次仁央吉、平措扎西、伍金多吉等作家先后获得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不少优秀作品被翻译成英、日、法、德等多国文字,受到海外读者的好评。 当然,西藏文学的发展与西藏作协的努力密不可分。西藏作协自1981年成立以来就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中国作协的大力支持。正是在中国作协的大家庭里,新时期以来,西藏作协也得以不断成长、不断进步,在培养作家、服务作家上取得了良好的成绩。30年来,西藏作协每年召开全区性的文学笔会,举办文化讲座、作品研讨会,增进了与作家之间的感情;积极发现、吸收有创作潜力的中青年作家,不断扩大作家队伍。现在包括回族、门巴族、珞巴族等在内的西藏各民族都有了自己的作家。作协会员已由初建时的30多人,发展至138人,有44人加入中国作协,先后有21人(次)赴鲁迅文学院学习;至今已举办了5届“西藏新世纪文学奖”,每届设汉藏优秀作品各一至两部,激发了广大作家的创作热情。 西藏作协还积极联系国内知名的杂志社,曾先后与《芳草》《民族文学》等杂志社合作,推出藏族作家专号,为西藏作家走向全国搭建平台。同时,西藏作协还广开门路,多渠道与其他文化发达省市开展深度合作。2011年,西藏作协选送了一批有潜力的作家参加了“山东省第七届青年作家高级研修班”,让受训学员们受益匪浅。 回顾50年来西藏文学的发展历程,既经历过低谷中的彷徨、困惑,也拥有过高峰期的繁荣、兴盛,可贵的是西藏文学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低谷中不气馁,高峰时不骄躁。当前,西藏的各项事业稳步发展,蒸蒸日上,西藏文学也已寻找到新的发展路径。我们相信她一定会一路向前,蓬勃向上,给中国文学带来新的惊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