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我们是时间,是不可分割的河流——“70后”写作与先锋文学四人谈——“70后”写作与先锋文学四人谈(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作家网 郭 艳 马笑泉 李 参加讨论

    文学产生于自我与外部的共振
    郭 艳:先锋文学源自西方现代派文学,发端于一群自我意识强烈的艺术家对于创新的追求,从而达到解构、变异的目的。“70后”创作对于先锋文学这一内核是否有着自觉的认知?
    弋 舟:我想,这种对于现代派内核的“自觉”,绝大多数“70后”是没有的,我们之所以被吸引,或许完全是因为本能。也许,我们更应当看重这样的本能。我的经验是,当“自觉”形成,局限与机械便会同时降临,我不少失败的写作尝试都与此有着不容分说的关系。
    马笑泉:“70后”创作在起步之初,更多倾向于解构传统。由于先锋作家已经出色地完成了技术上的颠覆,“70后”更多的是通过书写被禁忌的、遭受忽略的题材来达到目的。如慕容雪村的《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盛可以的《北妹》、卫慧的《像卫慧那样疯狂》等等,都不约而同地注目于游走在城市中的边缘青年,以性、暴力、毒品等为切口,呈现出青春的混乱、迷茫和挣扎。大约到本世纪第一个十年结束时,“70后”在解构传统的基础上,开始树立起建构意识,不再借助于题材的新异,而是以灵活多变的叙述姿态向时代发起正面进攻。
    李 浩:创新,在我的理解是从“传统”中的探出、延展而不是颠覆,在我这里它并不以“弑父”为目的。我觉得许多“70后”作家,像徐则臣、黄孝阳、李约热、阿丁、黄土路、卫慧、盛可以、张惠雯,他们在对现代主义的精神认知上非常自觉;而像张楚、于晓威、东君、陈集益、田耳,他们在文本技艺的钻研上可能更用力些,但这并不意味他们因此匮乏。即使像乔叶、鲁敏、王十月等较为传统的写作中,某些现代性的因子也存在着——现代技艺本身也携带些许现代意识,它会悄然渗入。
    不过,在自觉认知上,我们还普遍不够。包括对男人、女人,老人、孩子的普遍尊重,包括人物的平等意识,包括对人性、制度、权力的追问和反诘等等,我们做得还不够。
    郭 艳:先锋文学致力于形式上的革新,但是鉴于历史和现实等多方面因素,它无法完成对个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个人与自我异化关系的多样认知,无法真正触及现代社会的精神创伤及其所反映的时代情绪。从这个角度来说,先锋文学作家是“空心的”。你如何看待个体自我与他者及其整体世界的关系?
    弋 舟:这种局面令人感伤唏嘘,但是没有办法,我们就是需要面对“历史和现实等多方面的因素”,饱尝其苦,挣扎踟蹰。但是,这种“空心”的书写,除去多方面的因素,也同样在于我们的无力:能力的无力、勇气的无力、天赋的无力。承认这一点,或许对我们的写作更有益。个体自我与他者及其整体世界的关系,更多的时候,我是趋向于虚无的,总有一句早年的摇滚歌词在我脑子里回旋——他们看上去都比我美。但是,我依旧和这个世界共振着,这是生命本身的事实,我无从否认。在这种双重的力量之下,我的写作也必定被打上了如此的印迹——我是旁观者,也是参与者。
    马笑泉:文学既不产生于自我,也不产生于外部世界,而是产生于自我与外部世界的共振中。那个共振点的出现,主要取决于作家的天赋才情、思考能力、生活体察和知识结构。而共振形式则产生和完成于自我与外部世界的互动中。我创作《愤怒青年》时23岁,整个人处于一种郁怒状态中,作品所呈现的共振关系就是抗争。26岁创作《银行档案》时,我参加工作已有7年,逐渐体悟到世界的混沌性,并对自我主体性的张扬进行了反思。这时的共振显然不是对抗,而是发现、理解和重建。30岁之后,哲学在我的个人阅读比重中逐渐上升。我现在渴求一种直抵核心的写作,让自我和外部世界在精神现实的层面上产生共振,最近创作的短篇《荒芜者》体现了这一努力。
    李 浩:80年代的文学革新有些仓促,但其意义重大,我也看中他们在“中国化”上的种种努力——他们写下的、致力写下的还是中国故事。如果不是他们开始用源于西方的艺术形式讲述“中国故事”,我想我和我的同龄人即使读到大量国外文本,怕也达不到我们现有的水准。但他们未能完成,我们还有空间。
    在现代社会上,不会有一个纯然的、和他者割裂的“自我”,小说应表达的至少是在某些文字中表达的,就是这个自我和他者、社会、权力、世界的关系之谜,它较之纯粹的艺术创新可能更让我们着迷。当然,每一篇优秀的文字,都必然有作者血液的涌流,他也必须将“自我”放置进去——这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