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重寻一种言之有物、文采沛然的表达(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学报 newdu 参加讨论

    所谓“学”,本义当为觉悟,而“术”是道路、是方法;学术,其实是一种觉悟的方式,学者则是正在觉悟的人。在学问之中,如果不出示觉悟之道,不呈现一颗自由的心灵,那终归是一种技能、工具,是一种“为人”之学,而少了“为己”之学的自在。
    记者:作家应该到生活中去,这句话对评论家而言,是否同样适用?如果适用,在您看来评论家又该如何到生活中去?
    谢有顺:所谓到生活中去,我理解,就是批评也是一种写作,一种有个人生命投入的写作。理解了生活的情理、生命的意义,才能更好理解文学,了悟文学的精微之处。
    记者:如今在谈文学批评时,许多人发现的情况是作家自己在写,读者也是自己在读,评论家写的文字,更多是评论界在读,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您认为是什么?
    谢有顺:这很正常。任何国家,批评都是小众的,读者很少的。在大众层面,批评的功能为报纸的书评所代替,许多书评其实也是一种小型的批评。当然,批评缺乏文采,无法把话说得明白,也难以一针见血地剖析作品,也是失去读者的一个原因。批评展示出思想的风采,重寻一种言之有物、文采沛然的表达,才能重塑批评的尊严。
    记者:作为一个文艺门类,文学批评的职责和作用究竟在哪?
    谢有顺:批评首先是介入文学现场,出示对作家作品的直觉判断,厘清当下的文学面貌。其次是由作品通到历史,通到时代,为当下的文学找寻坐标,同时也确证它在何种历史脉络之中,与时代又是如何同构或错位的。再次是由作品通到人,通及作者,也通及批评家自身,最终使批评不仅阐释别人,也自我阐释,成为个人生命的表达。三者合一,就是批评的使命和价值。本报记者张滢莹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